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嘹亮号角,佛山大学“寻迹·传承”实践团于今夏奔赴狮山镇黄洞村,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与科学启蒙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以青春热忱浇灌童心沃土,在寓教于乐中播撒文化自信与科学精神的种子,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
指尖律动,传递美好韵律
在精心设计的手势舞课堂上,《小美满》的旋律悠然响起。实践团成员化身美育使者,以灵动舒展的指尖语言,引领孩子们步入艺术的殿堂。一双双清澈的眼眸专注追随着志愿者的示范,从最初的生涩模仿到渐入佳境,最终实现了动作的和谐统一。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纯真笑靥,不仅为课堂注入了盎然生机,更让这份“小美满”的感染力在空气中无声流淌,传递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图为手势舞课堂实拍。陆凤晗供图
红绳千结,赓续文化血脉
中国结制作课堂则成为一场生动的传统文化沉浸之旅。实践团成员耐心传授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妙技艺。一根根绵延不断的红绳,在孩子们稚嫩的手中穿梭缠绕,象征着中华文化血脉的赓续与亲情的永恒联结。尽管编织过程繁复精巧,但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热情丝毫未减。他们全神贯注,在穿、绕、结、抽之间,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深刻体悟到“绳结相连”背后蕴含的团圆、吉祥与生生不息的文化深意。
图为实践团队员教学指导编织中国结。陆凤晗 供图
光影探秘,点燃科学之光
科学启蒙课堂聚焦“光的折射”奥秘。实践团成员巧妙运用塑料杯、吸管、白纸、水彩笔等简易材料,引导孩子们亲手操作,逐步揭开光学现象的神秘面纱。当清水与彩绘相遇,折射出斑斓变幻的光谱,孩子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惊奇与期待,更是对浩瀚科学世界最纯粹的向往与探索的火花。这场直观有趣的实验,成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好奇与求知的种子。
图为科学实验课堂实拍。陆凤晗 供图
巧手匠心,构筑立体想象
纸模课堂上,孩子们展现出了非凡的专注力与创造力。在实践团成员的悉心指导下,他们认真聆听,积极动手实践。从精准的裁剪、细致的折叠到最终的立体拼接,每一步都凝聚着耐心与巧思。当一件件充满童趣的纸模作品在手中诞生,孩子们不仅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在动手实践中锻炼了空间想象力与协作精神。
图为纸膜制作实拍。何幸宜 供图
佛山大学“寻迹·传承”实践团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以文化传承为根,以科学启蒙为翼,以美育实践润心,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有效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与艺术创造的热爱。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在服务社会的广阔天地里,谱写了新时代大学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青少年成长的动人篇章,让文化传承的星火与科学探索的精神在基层熠熠生辉。(通讯员 陆凤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