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挖掘我市各区、各单位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经验宣传和推广,市发改局推出【佛山市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栏目,供全市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佛山充分遵循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在《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新建车站选址尽可能在中心城区或靠近城市建成区,确保人民群众乘坐高铁出行便利”及“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要突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的规划建设要求,抢抓广湛高铁建设机遇,在中心城区选址并新建佛山站,一举弥补了佛山中心城区没有高铁枢纽的空白,推动佛山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广湛高铁佛山站主站房主体已基本成型。



01


主要做法


(一)能级提升,打造中心城区主枢纽。佛山站原设计为3台7线,1.5万平方米线侧式站房的普通客站,难以支撑城市核心区发展需要。按照“适度超前,不过度超前”的规划理念,经充分论证和积极争取,佛山站最终调整为3万平方米加2万平方米地方市政配套的线上式站房,预留扩建1台2线的条件并按“站城一体”理念设计,实现站城无界,一体化融合。佛山站站房设计方案源于“锦绣湾区,花开禅城”的美好愿景,造型灵感来源于佛山市花白玉兰,取意“白兰花开”。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节点以及佛山“两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中的主枢纽,佛山站将成为区域融合加速器,进一步提升佛山内联外通水平。


(二)空间重塑,轨道引领城市发展。针对高密度建成区公共空间匮乏、临江不亲江等问题,围绕佛山站枢纽TOD和佛山老站TOD聚集核心功能,规划形成“一环、一带、双轴、六组团”的空间结构。通过城市更新释放公共空间,沿汾江打造通江达水的“绿萦新都心”,新增滨水公园、口袋公园等。对汾江岸线分段重塑,形成“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生态景观”等多个主题,配套亲水平台、慢行步道等六类堤岸界面,激活滨水活力。以佛山站TOD开发为核心,整合老站片区、轨道上盖平台等资源,推动旧村活化,释放枢纽周边存量土地。


(三)交通突围,多措并举破解孤岛困局。佛山站周边现状交通基础薄弱,为构筑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和高效运营服务,佛山市对在建地铁3号线进行设计调整,专门增设地铁站点服务高铁枢纽,并规划引入7/15号线,共同形成“米字形”轨道交通引入结构。同时构建“四横四纵”骨干路网,新增跨江匝道4组,协调汾江河通航净空,破解佛山大道与铁路围合成的交通孤岛困境,提升片区对外通行效率。通过“地面落客道内置化”设计,采用“南进南出、北进北出”单循环流线,分离枢纽与城市交通,保障枢纽内交通畅通无阻。优化公交、出租车、网约车接驳设施布局,实现枢纽交通“无缝换乘”。


02


主要成效


佛山站可与广湛、深南、京广、广汕等9条高铁连通,它不仅是佛山“高铁进城”的里程碑,更是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强劲引擎。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缩短佛山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佛山至广州站的通行时间将从原先的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佛山至湛江的通行时间也将从原先的5-6小时缩短至1.5小时内。

点赞(263)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