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挖掘我市各区、各单位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经验宣传和推广,市发改局推出【佛山市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栏目,供全市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近年来,佛山市大力推动就业驿站规划建设,搭建完善的就业资源共享沟通平台,深入社区、商圈、车站(码头)等人流密集场所,在最基层、最前沿、最需要的地方开展就业驿站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线上线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点,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南海区大沥镇沥雄社区就业驿站。 一是以“公益+市场”为服务机制,深入镇街、村级建设就业驿站,快速响应就业需求。同时引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质服务资源等参与驿站建设,推进“家门口”“厂门口”就业服务圈建设。 二是以“标准+特色”为服务载体,推动就业驿站在提供就业服务基础上,融入载体平台特色,形成多元化的特色公共就业服务,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三是以“全面+重点”为服务群体,着重在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宝妈、零工等重点群体相对集中的街(镇)、社区(村)以及人员流动密集的商圈、公园等场所因需建设就业驿站。 四是以“数字+智能”为服务手段,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把各项就业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延伸覆盖至基层。 五是实施“佛山市2024标准化示范性就业驿站建设项目”,深入社区、商圈、车站(码头)等人流密集场所,建设6个标准化示范性就业驿站,规范就业驿站服务内容,创新搭建“AI+就业”、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体系,加大就业驿站宣传力度,在最基层、最前沿、最需要的地方开展就业驿站建设。 2024年,佛山市已经建成区、镇(街)、村(社区)就业驿站290个;其中:标准化就业驿站16个,在“双十园区”和佛北战新产业园建成特色就业驿站25个;全市就业驿站开展就业服务达36.8万人次,举办就业服务活动 376场次,开展重点群体跟踪服务8.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