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佛山消委会收到多起关于“一口价”黄金饰品相关消费投诉。据投诉人反映,部分商家在销售过程中涉嫌存在隐瞒克重、虚标价格、混淆计价方式等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特发布以下消费提示:
一购买环节
1认清产品差异,明确自身需求
典型案例:消费者黄女士购买“一口价”金戒指时,店员以“买后才能称重”为由拒绝现场告知克重。最终黄女士以2500元买了这款黄金戒指,事后称重仅1.39克,折算单价高达1798元/克,远超当日约950元/克的金价。
消费提示:消费者在购买前应明确自身需求:若注重保值,建议优先选择“按克计价”产品;若追求款式精美,需充分接受“一口价”饰品的高溢价(含工艺费、品牌溢价)。购买前务必问清计价方式、克重纯度、换购规则、加工费用等重要信息,可申请现场称重,若商家拒绝告知或刻意回避称重,应谨慎下单。
2细查饰品标签,确认明码标价
典型案例:某金店将克重信息隐藏于吊牌内侧,消费者难以察觉,询问时店员以“该饰品不按重量计价”为由避而不谈。
消费提示:仔细查验饰品标签,确认是否清晰标注克重、纯度、计价单位等关键信息,若信息缺失需提高警惕。可要求商家在发票或质保单上注明克重、单价、工艺费等明细,避免仅凭口头承诺交易。
二交易环节
1警惕销售话术,防范“换购陷阱”
典型案例:李女士以9000元购买“一口价”金镯,换购时发现饰品仅重7克(购买时误以为可换12克),且商家设置多重换购限制。
消费提示:切勿轻信“保值增值”“工费全免”“换购无门槛”等口头承诺,务必详细了解换购、回收政策。重点核实:“一口价”黄金的折价标准、能否换购“按克计价”商品,换购时是按标价折算还是按克重折算,以及是否存在折旧费、损耗费等额外费用。需注意,部分商家要求“一口价”黄金换购新商品价格需高于原价的30%,可能导致资产缩水。
2书面确认规则,留存完整凭证
消费提示:交易时要求商家将克重、换购政策、退换货条款等核心承诺书面化,妥善保存饰品标签、发票、聊天记录、宣传资料等凭证。必要时可对销售沟通过程录音或录像,若店员存在避谈克重、虚报重量等情况,相关记录可作为维权证据。
三维权途径
若消费过程中发生纠纷,消费者可按以下步骤维护自身权益:
1先行协商
发生纠纷后,第一时间与商家沟通,出示证据,明确具体诉求(如退货、差价补偿),争取协商解决。
2申请调解
协商无果后,可向商家所在地的消委会申请调解,或拨打12315/12345热线,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清晰说明商家名称、纠纷问题(如“未告知克重”“价格虚高”)并提供完整凭证,请求部门介入调解。
3仲裁处理
若消费合同约定仲裁条款,可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裁决。
4提起诉讼
当调解无法解决时,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四对经营者的规范要求
1明码标价,信息透明
“一口价”黄金价签需清晰标示品名、规格、计价单位、总价,同时明确标注克重、金价、工费等构成明细,不得使用“工艺特殊”“保值升值”等模糊表述误导消费者。
2主动告知,保障权益
建议将“一口价”黄金与“按克计价”黄金分开展示,避免混淆。主动向消费者详细说明二者核心区别,包括计价方式、工费占比、换购规则等关键信息。
3健全售后,化解纠纷
建议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明确质量问题退换货标准、维修服务细则,及时、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积极化解消费纠纷,保障消费者售后权益。
消费者购买黄金饰品时,应牢记“先问克重、再核单价、留存凭证”的核心原则。一旦权益受损,及时通过协商、投诉、诉讼等渠道依法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