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扎堆、人口集聚、矛盾多元,传统治理模式如何适配新兴产业需求?”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新材料专业镇——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两大“万亩千亿”工业园区的发展考题,“平安广东”先进个人、大塘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陈绍波以改革魄力作答。他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破题,创新搭建工业园区“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推动“园区事情园区办、园区问题园区了”,探索出契合惠民护企需求的“枫桥园区”基层治理新路径。
陈绍波(右一)开展“平安夜访”
如今,这片承载11万人口、500家企业的热土,正生长出“法治彰显、平安可及”的幸福感,相关工作入选人民网“2025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广东省“1+6+N”工作体系先进典型,为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厚植平安根基。
01
担当:勇当改革破题的“潮头兵”
陈绍波的办公室里,笔记本永远码得整整齐齐——记满企业诉求、网格事件、调解难点。“新兴产业园区容不得‘治理盲区’,更不能成‘矛盾洼地’。”作为政法委员,他敏锐察觉:传统模式已难以面对“产业集群发展、人口矛盾复杂多元”的新挑战。
破题从资源整合破局。他多次“走出去”取经问道,组织16场专题研讨,最终锚定“基层治理挂帅、暖心服务解题”理念,对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要求,在上级支持下启动“枫桥园区”改革。通过“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建成佛山市首个工业园区社会治理中心,同步设立“淼家”新市民服务中心、信访超市,打造“五室一厅”专业阵地,引入律所、心理咨询机构等力量,推行“全科窗口”一窗通办。
陈绍波(左六)为特邀调解员颁发证书
考虑到新市民方言差异大,他特意推动“乡音调解”专区,培育“行业枫桥”特色品牌,用“老乡话”解“心头结”。“治理不是‘一刀切’,得让企业和工人觉得‘这中心是给他们建的’。”陈绍波说。
02
初心:矛盾多元化解在“最前沿”
“园区稳则产业兴,工人安则发展顺。”陈绍波的治理逻辑,始终紧扣“为民服务”内核。
他紧抓矛盾“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统筹派出所、检察室、法庭、司法所、全科网格、“粤平安”云平台六方力量,织密协同治理网:派出所深化“枫桥式”创建,警情同比下降28.79%;法庭设“巡回法庭”“麦景桃法官工作室”和“无讼企业”示范点,35宗民生小案就地化解;司法所打造“法治避风塘”工人公共法律服务品牌,76宗纠纷通过“订单式”普法+调解解决;全科网格+“粤平安”云平台的“前哨”作用,2249宗网格事件、192宗非警务警情在萌芽阶段消弭......
陈绍波(右三)参与“无讼企业”示范点挂牌仪式
他更把“急难愁盼”放在心尖:2025年3月,32名外省籍工人因欠薪情绪激动,他联动“乡音调解员”连夜沟通,3天促成企业全额付薪;某企业因原材料合同纠纷面临千万损失,他联动商协会调解员用行业规则专业释疑,促成和解;“平安恳谈”会上收集到“供水系统老化”诉求,他推动升级工程提前动工。陈绍波目标朴素:“让工人安心上班,企业放心生产。”
陈绍波(左四)与团队开展“平安恳谈”
03
聚力:共织全民共治的“同心网”
“园区平安从不是独角戏。”陈绍波常说,大塘的平安底色是“N”力量共同绘就的。
他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建设82家“平安工厂”试点,运用45个最小应急单元筑牢治安防线;联动商协会、新市民深化“行业枫桥”品牌,选聘14名“乡音”特邀调解员,用“土办法”解专业题,18宗涉企矛盾迎刃而解;创新“园村共治”,让“枫桥经验”从园区延伸至周边村(社区)——莘田村在2025年5月获评“全国文明村”,大塘社区稳步建设“和善社区”;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减少涉企检查35%,让企业轻装上阵……
陈绍波(左二)推动“平安工厂”建设座谈会
如今园区“两升四降”成效亮眼:网格事件录入率提升66.28%、调解受理率提升14.04%;信访量下降67.39%、警情下降28.79%、诉讼案下降24.32%、12345投诉案下降17.35%。数字背后,是工人领回欠薪的笑容,是企业负责人竖起的大拇指,是“平安恳谈”会上的“听民声、解民忧”。
从“枫桥经验”到“枫桥园区”,陈绍波用脚步丈量园区每一寸土地,用创新回应每一个治理难题。这位扎根基层的政法先锋,正以实干为笔,在大湾区产业热土上书写“平安可及、法治彰显、产业兴盛、人民幸福”的时代答卷。正如他常说的:“守好园区平安,就是守护‘再造一个新佛山’和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来源:三水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