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初起,阳光透过大沥司法所的玻璃窗洒在大厅里,社区矫正对象们正有序排队打卡。作为全市监管人数最多的司法所,这里的空气既流淌着夏日的燥热,也涌动着工作人员的忙碌与专注。佛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延伸管教警察黄跃雷穿梭在人群中,用刚柔并济的工作方法,成为众多社区矫正对象回归正途的“引路人”。

黄跃雷在开展工作。


从侵权到原创

助社矫对象放下心结重拾信心


2024年11月19日,黄跃雷走访时发现社区矫正对象张某满脸愁容。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被判缓刑适用社区矫正后,张某夫妻心理压力巨大,公司也濒临停业。


黄跃雷深知,解开张某的心结,还需帮他找到新出路。他利用盐步内衣产业优势,先向张某详细讲解社区矫正政策,打消其顾虑;随后牵线内衣行业协会,协助张某了解行业规范,鼓励他从侵权销售转向自主设计。在黄跃雷的帮助下,张某参加设计培训,与本地生产商合作推出新品,不仅重拾生活信心,生意也逐渐红火。为表感激,张某夫妻送来“心系百姓解民忧 真诚为民好公仆”的锦旗。

从对立到对话

让“叛逆少年”切身感受家庭温暖


2025年2月,另一起棘手案例摆在黄跃雷面前。19岁的社区矫正对象李某与父亲关系紧张,常常夜不归宿,家庭矛盾一触即发。其父多次劝说无果后,通过12345市长热线寻求帮助。接到诉求后,大沥司法所迅速响应,驻所延伸管教警察黄跃雷主动担当,联合矫正专管员成立专项小组,制定“法治教育+家庭疗愈”方案。


面对李某父母的焦虑,他既严肃说明法律底线,又以“同为父母”的身份,建议他们用“目标激励”代替“高压指责”。针对李某的抵触情绪,黄跃雷用监狱真实案例开展“对比教育”,让他明白家庭矛盾激化的严重后果,并以朋友般的对话,引导其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仅仅一周时间,李家的氛围就发生了明显变化。曾经剑拔弩张的饭桌,如今成了一家人围坐沟通的场所。每到固定时间,李某会主动提议召开家庭会议,和父母面对面交流生活、学习上的事。


看着儿子认真倾听、坦诚表达的模样,李爸爸红着眼眶说:“以前总觉得孩子听不进去劝,现在才知道,好好说话真的能打开心结。”而李某也主动写下承诺书,一笔一画间满是决心:“我明白了爸妈的担心,以后会按时参加司法所的心理辅导,好好走稳矫正的每一步。”


驻点在大沥司法所,黄跃雷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区矫正对象,也会碰到不少复杂的问题。他深知,法律约束之外,这些人更需要温暖与指引。


身着警服,便肩扛责任——对情绪激动的家属,他以倾听化解焦虑;对迷茫的矫正对象,他用行动铺就正途。无需豪言,不必壮举,他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承诺,为迷途者点亮归程灯火。


(来源:佛山司法、南海司法

点赞(546)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