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7月18日电(通讯员 肖卓然) 春光小学五年级教室里,一张写着"放学路上遇到恐龙"的纸条经过七双小手传递,最终竟变成"学校后山发现恐龙化石"的爆炸性短语。当佛山大学"法润凤城"实践队员陈屿举起《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展板,满场窃窃私语的孩子们瞬间噤声——这场名为《对谣言说"不"》的"文字传话筒"游戏,让抽象的法条化作灼烫的认知烙印,孩子们在爆笑与惊愕中切身触碰到网络谣言的裂变轨迹与法律红线。
隐私教育课在操场突发"阵地保卫战"。六年级的林薇被蒙眼带到操场中心,周围同学举着手机模型高喊:"拍她哭相发班级群!"实践队员立即推出"隐私盾牌"道具——覆盖数码屏幕的红叉贴纸和《民法典》1034条漫画图解交织成防御工事。更绝的是"信息防护操"设计:孩子们高唱"身份证号是铠甲密码"转身构筑人墙,当红领巾遮住脸颊比出拒绝手势,动画投影同步演示人脸信息的加密流程。"以前觉得自拍随便发,"扎羊角辫的王雅琪攥紧防护手册:"现在懂了我的酒窝受法律保护!"
夕阳漫过操场誓言墙时,校长指着孩子们新画的"法律锦囊"漫画感慨:"谣言防控、隐私守护的种子,正在长出行动力枝桠。"实践队长整理着被捏皱的"谣言通关文牒"——满纸红蓝批注里藏着38个稚嫩签名,这是比考核数据更珍贵的成果。此刻春光小学的铃声中,模拟法庭的法槌余音未散,《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里"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的铅字,正在这座粤东校园里跃动成最鲜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