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春风拂社区,青春力量助治理,非遗传承焕新颜,绿美广东谱新篇。作为深耕顺德四年的实践队伍,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始终密切关注顺德发展脉动。20257月,实践队再度响应国家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及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深入顺德区多地,围绕文化创意与保育、乡村公共服务、绿美广东、普法四大领域开展实践活动,以青年视角和创新思维,产出系列成果,为这片热土持续注入青春动能。

在文化创意与保育方面,实践队聚焦香云纱与罗行竹编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智汇+”赋能非遗活态传承的新模式。针对香云纱,实践队走访香云纱传承基地、天意莨园等,深入了解其“三蒸九煮十八晒”的复杂工艺及传承困境,摄制香云纱技艺科普视频,设计创意宣传手册,制作NFC香云纱智能数字礼盒,通过科技赋能让这一技艺焕发新生。而对于罗行竹编,实践队通过深度访谈传承人、沉浸式体验制作,明晰其发展困境后,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对罗行墟环境进行建模,打造沉浸式VR体验场景,为“艺术+文旅”模式提供数字化载体。

乡村公共服务领域,实践队多措并举,既关注教育赋能,也深入社区调研基层治理经验。在容桂上佳市小学,实践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义教活动,构建起普法教育、德育实践、人文素养、科学启蒙四大课程体系。课程融合顺德当地传统文化及相关理念,精准对接学生需求,覆盖学生300余人,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力量。同时,实践队深入均安镇沙头社区与容桂幸福社区,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调解员的深度访谈,全面调研基层治理创新举措。在沙头社区,重点调研“乡贤工作室”及三步调解法,走访村史馆等法治载体;在幸福社区,则聚焦联动调解模式与双轨法律服务平台,形成了基层治理的一手资料。

绿美广东建设上,实践队围绕“智能农业科普、城市生态微团课、塑料产业绿色转型”三大板块展开行动。在智能农业科普中,队员走进容桂上佳市小学,展示智能农机技术,传递科技赋能生态的理念。同时,走进佛山市石湾公园,用镜头记录“绿美广东”微团课,呈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此外,实践队以“中国塑料商贸之都”乐从镇为切入点,深入中国(乐从)塑料世界与德富塑料城两大园区,调研道生科技等企业转型现状,走访顺德生态环境分局及塑料协会,了解乐从镇塑料产业转型升级成效知晓协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举措梳理“政府引导—协会协同—企业实践”的绿色转型路径。

普法工作中,实践队以乐从兴乐社区为核心阵地,联动校园打造多元化普法体系。在容桂上佳市小学开展“模拟法庭+普法知识讲座”复合课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法律威严,根植法治精神;在兴乐社区设普法摊位,开展沉浸式互动游戏,举办“网络防诈与隐私保护”主题讲座,吸引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参与,提升法律知识接受度。同时,依托“新媒体+传统媒介”传播矩阵,制作微视频、简易读本及法治文创产品,扩大宣传影响力。

自成立以来,十八夏乡实践团已线下服务超7000人次,村民受众达2000人次。实践队以融媒体矩阵传播当地文化和实践成果,获南方+、佛山+、广州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预计共产出9部数字作品,撰写并发布新闻稿超100篇,线上浏览量30w+,产出1系列宣传推文及调研报告6份,收到实践地感谢信4封。

四载深耕,初心不改。此次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的实践活动,以专业所长和青春智慧,在各个领域均取得成效。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与顺德共成长,持续深耕基层探索,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生根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点赞(106)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