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林家浚 冼文浚 胡银华 郑雅彤)7月10日,百东村暑期特色课程进入第四天。村党委联合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关工委及佛山大学红筑湾区青年队,创新推出“美食为舟,化学为桨”教学模式,带领30名青少年深入探索传统文化与科学思维的奇妙交汇点。
(图源:红筑湾区青年队)
作为粤菜重要发源地,佛山拥有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蕴。课程以美食为切入点,小老师们生动讲解了盲公饼、双皮奶、佛山扎蹄、柱候鸡等本土特色美食的历史渊源与制作技艺。孩子们在聆听背后的文化故事中增长见识,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最喜爱的美食。
(图源:红筑湾区青年队)
美食文化余韵未散,科学实验的帷幕随即拉开。小老师们巧妙将佛山美食元素融入科学探究,引领孩子们开启“解密”之旅。实验环节,孩子们先用柠檬汁书写“双皮奶”、“盲公饼”等美食暗号,柠檬汁中的维生素C与碘伏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字迹暂时“隐身”。随后,孩子们换用维生素C溶液书写,利用其还原性再次“消去”碘的颜色。待纸张晾干后,碘伏涂抹使先前消失的文字因未被还原区域而重新显现。这一神奇的化学变化,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
(图源:红筑湾区青年队)
实验课后,咏春拳教学与《功夫南海》传唱活动持续升温。经过数日练习,孩子们的招式日益精进——马步稳健如扎根老树,出拳迅捷似叶问遗风,小老师纠正动作时能获得更精准的反馈。合唱环节默契十足,童声汇聚成磅礴气势,“功夫南海”的豪情在教室回荡。孩子们从生涩模仿走向理解融入,不仅习得了技艺,更深刻体会到咏春拳的坚韧精神与乡音文化的温度,传统文化的基因在一招一式和一歌一韵中深深植入内心。
当柠檬汁书写的美食密码在碘伏中重现,当咏春的刚柔并济与童声合唱的文化共鸣相互激荡,百东村的青少年在这一天完成了对岭南传统的味觉解码与科学验证。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在童真心灵中实现了双向奔赴,共同孕育出这个盛夏充满希望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