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7月18日,佛山大学携手童程实践团深入云浮罗定市,调研亚灿米种植基地与亚灿米农业合作总社有机科研中心,实地考察科技赋能下有机稻米产业的种植管理、科研创新与产业链延伸,感受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实践。



实践团首站抵达亚灿米种植基地。时值收割后,田垄上整齐的稻茬清晰可见,土壤正处于休耕养地阶段。基地工作人员向实践团系统介绍了贯穿全年的精细化种植管理模式,涵盖从严格的品种选育、育苗期关键环境因子调控(如温湿度、光照),到生长期科学的田间管理等环节,每个步骤均有标准化操作规程。

 


交流中,生态种植的核心技术得以凸显:基地采用稻鸭共生模式实现生态除草,通过秸秆还田与绿肥种植持续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全程摒弃化学农药与化肥,依赖生物制剂及物理诱捕技术有效防控病虫害。实践团成员沿田埂实地观察,对这种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种植体系及其管理措施的实际应用成效有了直观认识。

 


随后,实践团深入亚灿米农业合作总社有机科研中心。浓厚的科研氛围与丰富的产品展示区迅速吸引了成员们的注意。中心工作人员重点讲解了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包括通过持续的品种改良不断提升稻米品质与产量,并针对多元化市场需求定向培育特色专用稻米品种。

 


在产品展示区,米糕、米酒、米饼、月饼等琳琅满目的稻米深加工产品整齐陈列,充分展现了产业链的延伸潜力。工作人员强调,这些精深加工产品不仅显著延长了稻米的产业链条,更大幅提升了其附加值,实现了单一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此次在科研中心的深入探访,使实践团成员对罗定市依托科技创新,将地方“土特产”锻造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的实践路径,形成了更为深刻和清晰的理解。


 


通过此次深度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了亚灿米从生态种植到精深加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品牌农业的转型之路。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到,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罗定市通过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延伸,成功激活传统农业新动能,探索出特色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也为青年投身三农事业展现了广阔前景。

点赞(311)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