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佛山大学携手童程实践团赴云浮罗定市泗纶镇,深度对话省级非遗“罗定泗纶竹蒸笼”传承人沈美娟,探寻百年技艺的传承与新生。

在沈美娟的“竹之森”公司,实践团成员仿佛踏入竹艺殿堂。展厅内,传统蒸笼纹路细密、竹香清幽,更令人惊叹的是创新衍生的文创产品:竹编手提包、蝴蝶胸针、茶叶礼盒、月饼锦笼等,巧妙融合古朴与时尚,展现非遗在当代的多元活力。

泗纶竹蒸笼起源于清朝嘉庆,从养家糊口的营生,发展为当地文化地标和经济支柱。沈美娟自豪地表示,不同于部分濒危非遗,竹蒸笼因全球中餐需求而生命力旺盛。其核心在于“专注”的匠人精神——“沉浸其中,世界只剩指尖竹丝与心中蓝图”。她寄语浮躁时代的年轻人:“懂得以慢为快,十年专注终成事。”

面对科技浪潮,沈美娟坚守手艺灵魂,探索“科技赋能”:利用AI辅助设计展示(如蒸笼搭配、色彩效果),引入半机械提升开料效率,但核心编织环节仍靠匠心手作。泗纶竹蒸笼的独特品质,更源于罗定特产的罗竹,纤维丰富、天然环保(无胶无漆无蜡),成就其不可复制的地域优势。

作为80后传承人,沈美娟深感责任重大。她积极在周边开设课程,力求将竹编文化“渗透进年轻人记忆”。“我不仅要卖蒸笼,更要延续非遗文化”,这是她不变的初心。她呼吁青年热爱非遗,触摸手作温度,敢于用新方式解读传统,接过传承接力棒。

此行不仅是一次文化探访,更是精神洗礼。在传承人坚守与青年接力的交融中,罗定泗纶竹蒸笼这门穿越百年的非遗技艺,正焕发新生,谱写着新时代的动人篇章。

点赞(59)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