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7月10日电(通讯员 梁羽璇)佛山大学“寻迹·传承”实践队,为积极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号召,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实践团调研组于7月10号先后前往了吴勤革命烈士陵园和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进行了关于“抗战和反法西斯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主题的调研活动;同时实践团义教组为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与艺术创造力,前往黄洞村“小狮子”夏令营的课堂,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科普实验课和黏土手工课。
缅怀革命英烈 传承红色基因
当天上午,调研组成员前往吴勤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之心,瞻仰烈士纪念碑,整齐列队面向墓碑集体默哀,朗诵入党誓词,深切追思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与奉献精神。活动尾声,调研组成员向参观者们发放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不同群体对红色精神传承、陵园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认知与建议,以实际行动助力红色文化交流与传承,让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精神在互动中持续传递。
图为实践团成员瞻仰吴勤烈士纪念碑 洪济宏 供图
探寻红色印记,感悟使命传承
当天下午,调研组成员走进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开启红色探访之行。活动期间,旗峰小学的小小讲解员,以童真视角、生动话语,讲述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的往昔故事,从隐秘斗争到使命坚守,让旧址承载的历史鲜活呈现。讲解尾声,小小讲解员们整齐列队,激昂朗诵《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的诵读声,传递着青春担当,与旧址红色底蕴交融,让实调研组成员深刻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的力量,也为此次旧址参观添上一抹充满朝气的注脚 。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小讲解员朗诵《少年中国说》江渝晴 供图
光的折射实践课:探索科学之光
当天上午,义教组成员开展了一堂科学实验课,带领孩子们探索“光的折射”的奥秘。在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利用塑料杯、吸管、白纸、水彩笔等材料,引导孩子们一步步完成实验。首先,孩子们在小老师的引领下,在白纸上画出了两个不同方向的箭头,透过装满水的杯子观察箭头的变化;接着孩子们将吸管放入水中,观察并指出吸管在水中的部分与在水面上的部分有什么不同;最后,义教组成员让孩子们在纸巾末端画出彩虹,并将其置于水中,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观察水杯中的颜色变化 梁羽璇 供图
黏土手工课:指尖上的创意绽放
当天下午,义教组成员为孩子们上了一堂有趣的黏土手工课,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创作。义教组成员先给孩子们发放了棕色、绿色、黄色以及白色的黏土,一步步带领孩子们捏出小巧可爱的向日葵。在大家完成了向日葵的基础上,队员们继续为孩子们发放粉色的黏土,并引导孩子们完成玫瑰花的创作。在课堂的最后,实践团成员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
图为实践团成员协助孩子们进行玫瑰花的创作 陆凤晗 供图
通过本次的义教活动,孩子们初步领悟到了科学的神奇之处,与此同时,还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并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而本次调研活动让实践团深入了解不同群体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期待,更明晰了传承红色精神的责任与路径,为后续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奠定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