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吉潼)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推进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紧扣绿美广东建设需求,于2025年7月2日前往顺德区容桂育美上佳市小学,通过“趣味知识+科技展示+手工实践”三维教学形式,开展动物科普课程。 


科普课堂:揭秘动物生存智慧

       课堂上,实践队成员通过生动演示与互动讲解揭秘动物的生存智慧。变色龙、叶海龙凭借拟态躲避天敌,企鹅通过筑巢获取温暖,同学们沉浸式领略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当孩子们理解了动物为生存而演化出的智慧后,才能更好地体悟生态保护的深层意义。

实践队成员为同学们讲解“磁场定位”知识

科技赋能:智能守护技术展示

课堂采用“科技+生态守护”的形式,为乡村生态振兴探寻新路径。智能喂食系统实现精准投喂和远程陪伴、智能穿戴可应用于宠物健康监测和疾病预警、野生动物保护依托AI监测和反盗猎系统,一系列科技应用依次展示。这些生动演示让同学们深刻领会了科技赋能生态守护的价值,在同学们心底埋下了“科技驱动生态振兴”的种子,为未来参与绿美广东建设储备创新力量。 


同学们积极分享智能喂食器的优点

实践动手:简易喂食器制作体验

在实践动手环节,实践队成员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自动喂食器的工作原理,随后通过分步示范和逐一指导的方式耐心带领同学们完成裁剪、拼接等操作。在亲手制作喂食器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理解了智能设备从原理到实际应用的逻辑,更在动手操作中悄然强化了参与生态保护的实践担当。

实践队成员为同学们讲解“自动喂食器”的原理


本次活动秉持着服务基层、赋能成长的理念,聚焦乡村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为乡村地区的少年儿童带去丰富且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旨在响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中“加强未成年人生态科普教育”的要求,通过‘理论+实践’模式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思维与生态保护意识。

未来,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将持续深耕“科普+科技+实践”模式,让更多孩子与自然对话、与科技同行,以教育实践回应国家号召,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为美丽中国建设培育生力军。




点赞(372)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