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光斜斜地穿过塔坡社区的窗棂,落在木质书架的奖状上,映出一片温暖的金色。教室里,南国红豆实践团的讲师站在投影幕前,屏幕上"世界真细小"几个字格外醒目。孩子们仰着头,有的托腮倾听,有的握着水杯,眼神里闪烁着好奇——粤曲儿歌的旋律像一阵温柔的风,拂过每个人的耳畔,将广府文化的种子悄悄埋进童真的心田。
而后,故事翻到了"红小丫"的篇章。长桌旁,穿紫色上衣的女孩正用黄色剪刀仔细裁剪着纸上的图案,那些彩色的线条在她手中渐渐鲜活,仿佛"红小丫"的故事正从纸面跃出,化作孩子们指尖的温度。桌上的黑色记号笔、黄红相间的胶棒,还有散落的纸片,都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背景里,红底花纹的坐垫静默如画,仿佛在见证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当粤韵的余音遇见红色的故事,塔坡社区的这间教室便成了文化传承的摇篮。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唱一首歌、听一个故事,更在剪刀与胶水的交错间,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南国红豆实践团用这样的方式,让传统与信仰,在童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