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守护美好家园:佛山学子投身爱国卫生运动纪实

 

夏日的岭南大地,骄阳似火,却挡不住一群身着志愿者服装的年轻身影穿梭在校园与社区之间。作为佛山大学的学生,这个暑假我参与了佛山市基孔肯雅热防控爱国卫生运动,在汗水与奉献中完成了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更深刻体会到了新时代青年肩负的社会责任。

 

一、校园先行:从个人到集体的安全守护

 

七月初,佛山市教育局与卫生健康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我们学校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组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宿舍区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学生处老师在动员会上强调道。

在江湾校区的第三次全校性统一行动中,各学院师生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团结协作精神。那个周六的清晨,阳光已经开始炙烤大地。早上八点半,来自不同学院的师生志愿者们在宿舍区集结完毕。我们分成若干小组,对老旧宿舍楼进行重点清理。没有电梯的居民楼里,师生们一起扛起铁锹,拿起扫帚,开始了上下奔波的劳作。汗水很快浸透了每个人的衣衫,但没有人停下脚步。在顶楼天台,我们发现多处因前日降雨形成的积水洼,师生们立即用带来的工具进行清理,并将杂草连根拔除。最困难的是搬运垃圾,大家排成长队,一袋一袋地将垃圾从顶楼传递到楼下垃圾集中点。从八点半到十一点半,整整三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漓,但看着变得整洁安全的天台,大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种师生携手、共同奋战场景,正是佛山市政府倡导的“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理念在校园的生动实践。

 

二、社区延伸:跨代际的爱心传递

 

随着校园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的志愿服务延伸到了周边社区。禅城区玫瑰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居民区,老年人占比超过40%。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独居的陈奶奶——她家阳台上的几十盆花卉既是老人的精神寄托,也可能成为蚊虫滋生的温床。我们小心翼翼地帮老人清理花盆底盘的积水,更换托盘沙土,还教她用废旧塑料瓶自制防蚊装置。陈奶奶感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这些大学生比我的孙子孙女还细心!”这样的场景在多个社区不断上演,青年志愿者与长者之间建立起跨越年龄的桥梁,诠释着佛山“乐善之城”的温暖内涵。

 

三、创新宣导:传统与现代的智慧结合

 

在共青团佛山市委的指导下,各社区“青年之家”成为防控知识宣传的创新阵地。我们参与设计的"防蚊知识扑克牌"通过趣味问答形式传播防控要点;制作的艾草香囊既传承了岭南传统医药文化,又提供了天然防蚊保护。全市各大主流媒体也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对防控行动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持续报道,通过实时更新的防控动态、科普知识和典型案例,有效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增强了公众防护意识,为筑牢群防群控防线贡献了重要力量。

 

回顾整个暑期志愿服务,我深刻感受到这不是一场孤立的活动,而是佛山市政府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疾控中心专家为我们进行的专业培训,到各区政府提供的物资保障;从“佛山发布”每日更新的防控动态,到社区网格员的协同配合,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公众参与”的现代化治理格局。这种高效协同的机制,正是佛山能够连续多年在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名列前茅的秘诀所在。

千千万万个像我们这样的青年志愿者,正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守护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在这座制造业名城向宜居宜业现代化大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用青春汗水浇灌文明之花,用专业智慧服务社会发展——这正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是佛山迈向更美好明天的希望所在。

(通讯员 裴云娟)

 

 

点赞(460)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