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提升青少年急救素养,7月24日,佛山大学青衿致远实践队走进英德市英城街道社区中心开展急救科普活动。实践队队员蔡楠为社区内40余名小学生讲授了一节主题为“‘救’在你身边,安全小卫士”的急救小课堂。课堂分为四个部分,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让急救知识真正“活”在孩子们手中。通过情景演绎、模拟实操、趣味问答等创新形式,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了心肺复苏、创伤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核心技能,为英德地区青少年的暑期安全筑牢防线。
图为授课队员小蔡老师在开展急救课堂,向同学们科普急救知识。课堂主题为“‘救’在你身边,安全伴成长”。同学们汇聚凝神,每一个认真的眼神里,都藏着对安全成长的向往,也映照着这场急救课堂的珍贵意义。
图为急救课堂的第一部分:认识急救。通过观看急救短视频,小朋友们可以清晰认识到急救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魔法”。急救有三个“黄金原则”:冷静第一、安全第一、快速行动。
图为急救课堂的第二部分:常见意外急救。授课队员小蔡老师为小朋友们作示范,告诉小朋友们手流血的正常处理方式:把受伤的手举高,比心脏高一点,减少流血。
图为授课队员小蔡老师在给同学们细致讲述烫伤后处理的“冲、脱、泡、盖、送”五步法。在这样轻松的互动里,原本需要死记硬背的急救知识,像种子一样悄悄钻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图为气道异物梗塞急救的教学。小蔡老师边讲边示范,用“石头剪刀布”法教同学们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孩子们举着小手跟着练习,嘴里还念叨着老师教的口诀,在欢笑声中牢牢记住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关键步骤。
图为队员们向同学们介绍并示范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处理步骤。一位队员站在另一位队员身后,双臂环住其腰部,边演示边讲解。周围的同学们睁大眼睛盯着队员的每一个动作,有的忍不住跟着比划起来。
图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实操环节。小蔡老师让同学们两两配合,模拟急救现场,上台展示异物堵塞时的急救动作。孩子们在一次次模拟中渐渐掌握了动作要领,也明白了遇到紧急情况时,冷静和正确的步骤能成为守护同伴的 “救命法宝”。
图为急救课堂的第三部分:急救技能分步学。“小蔡老师”在教授同学们遇到严重意外时心肺复苏的急救步骤: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队员们用生动的比喻拆解心肺复苏的关键动作,让原本严肃的急救技能变得易懂好学。
图为同学们学习心肺复苏的实操环节。小蔡老师指导同学们按步骤对模型人进行胸外按压训练,让同学们记住胸外按压的力度和节奏,告诉他们,或许这就是危急时刻能唤醒生命的 “开关”。
图为急救课堂的第四部分:知识小问答。小蔡老师对急救课堂进行总结。通过提问急救知识,同学们可以巩固所学的急救技能,将急救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为急救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小蔡老师提问急救知识,同学们举手抢答,争做安全小卫士。一位小女孩站起来说:“急救知识就像我们身边的安全小保镖,平时学会了,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