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至8日,佛山大学国防教育联合会红旗飘扬三队实践团赴肇庆市四会市大沙小学开展为期7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国旗文化传播及课业辅导等形式,助力当地留守儿童成长,推动红色文化在基层的传承与发展。
7月的肇庆市四会市大沙小学,阳光洒满操场,孩子们的笑脸如同盛夏的花朵般绚烂。大沙小学校长谢小君在活动伊始表示:“这次与佛山大学红旗飘扬三队的合作,为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尤其是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填补了我们学校的不少空白。”
图为大沙小学校长谢小君讲话。黄之恒 供图
在国旗护卫队训练现场,三十余名身着迷彩短袖的留守儿童正跟着实践团成员练习踢正步。“膝盖抬高,脚掌离地三十厘米,步幅保持七十五公分”,实践团成员一边示范动作,一边亲手纠正孩子们的动作。起初,孩子们的动作略显稚嫩,步伐也不够整齐,但他们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令人动容。一名五年级学生说:“虽然训练很累,汗水经常流进眼睛里,但想到能成为国旗护卫队的一员,护送国旗升起,就觉得特别光荣。”经过几天的刻苦训练,孩子们的蜕变令人惊叹。他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护送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那一刻,阳光洒在他们脸上,映照出他们心中无比神圣的爱国之光。图为实践团成员纠正学生踢正步动作。李卿 供图
科创课堂上热闹非凡,“拉不开的书”实验让孩子们啧啧称奇。实践团成员将两本厚度相当的课本逐页交叉叠放,邀请两名学生上台尝试拉开。“我用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红了,可书本就像粘在一起似的,纹丝不动。”孩子们喘着气说。实践团成员笑着解释:“这是因为书页之间存在摩擦力,当书页交叉叠放得多了,摩擦力就会变得很大,所以很难拉开。”随后的“维生素b带来的流星雨”实验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暗室里,实践团成员将维生素b2粉末倒入水中,用灯光照射,水中瞬间出现了无数闪烁的光点,宛如夜空中的流星雨。孩子们瞪大眼睛,发出阵阵惊呼。“太神奇了,就像真的在看流星雨一样!”孩子们兴奋地说。而“水的张力”实验中,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投放回形针,看着水面慢慢凸起却不溢出,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实践团成员介绍,这类科创课已覆盖全校100余名留守儿童,课程设计融入了基础物理和化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等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科学原理。图为学生正在做“拉不开的书”实验。黄之恒 供图
图为实践团展示“流星雨”实验场景。黄之恒 供图
图为实践团演示“水的张力”实验。黄之恒 供图
操场上的水火箭发射实验引发阵阵欢呼。实验材料包括一个耐压空瓶、一个打气筒、一个螺纹喷嘴、一组火箭尾翼、一个火箭头锥和一个发射架。负责科创教学的实践团成员表示:“孩子们会主动追问反冲力原理,这种求知欲让我们惊讶。我们也整理出了4个适合留守儿童操作的简易实验,希望能为学校后续的科创教学提供帮助。”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解“水火箭”制作材料。黄之恒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生合作制作水火箭。黄之恒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发射学生们的水火箭。黄之恒 供图
操场上,除了国旗护卫队的训练,军体拳教学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孩子们跟着实践团成员的口令,有力地出拳、踢腿,一招一式尽显蓬勃朝气。“出拳要转腰送力,就像国旗护卫队升旗时的爆发力”,实践团成员纠正着动作细节。这套改编自简化版军体拳的课程,已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体育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教学生军体拳。李卿 供图
暑期安全教育课堂上,实践团成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实用的安全知识。在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时,他们现场演示操作步骤:“当看到有人突然无法呼吸或说话时,应立即判断是否为窒息;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腿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跟对准患者肚脐上方两指处,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患者腹部,重复直到异物排出;异物排出后,检查患者口腔,确保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孩子们认真模仿着动作,不时向实践团成员提问,确保自己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为同学们展示“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步骤。黄之恒 供图
课业辅导室里实行“分层教学”模式,实践团成员依据年级与学生层次,辅导课内知识、普及课外知识,培养学习习惯,传授学习方法。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为学生讲解数学题。黄之恒 供图
此外,实践团还组织孩子们观看爱国电影,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与英雄们一同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图为大沙小学学生们聚精会神上课。黄之恒 供图
佛山大学国防教育联合会红旗飘扬三队实践团的7天三下乡之旅,虽然短暂,却意义深远。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大沙小学的留守儿童带来了知识、温暖和希望,让国旗文化和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这份爱的滋养下,孩子们定能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大沙小学学生合照。黄之恒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