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11月12日,全国首个

《鳜配合饲料养殖技术规范》

系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规范》由佛山市农林技术管理办公室和

佛山市三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共同提出!

近日,由佛山市农林技术管理办公室、三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提出,并联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参与制定的《鳜配合饲料养殖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标准内容涵盖苗种驯化、池塘成鱼养殖、质量安全控制三大关键核心技术,标志着佛山鳜鱼产业在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国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佛山方案”。

作为全国鳜鱼主产区核心区域,佛山立足产业基础优势,率先破解行业发展瓶颈。此前,我国鳜鱼配合饲料养殖依赖经验摸索,缺乏全流程的技术规范。佛山主动作为,整合市、区农业部门、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力量,历经多年实践攻关,形成了覆盖养殖全链条的技术规范体系,填补了全国鳜鱼配合饲料养殖全流程标准的空白,推动产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型。

以科技创新为内核,佛山筑牢产业标准化根基。依托林浩然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佛山成功培育全雌翘嘴鳜“鼎鳜 1 号”等国家级新品种,率先推广鳜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养殖技术。系列团体标准中明确的苗种驯化技术、池塘成鱼养殖、质量安全管控流程,均源于本地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实践成果,鳜鱼配合饲料养殖较传统活饵养殖效益提升显著。

全链协同发力,佛山构建规范化产业生态。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家、省级水产良种场7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示范区4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示范区54个,全市鳜鱼饲料生产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形成集苗种繁育、苗种驯化、成鱼养殖、饲料生产、产品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通过标准推广,鳜鱼配合饲料养殖模式有效降低了病害与食品安全风险,节约了大量养殖水面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鲜活范例。

品牌赋能增值,佛山打响区域特色名片。系列团体标准的实施,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奠定坚实基础,增强“佛山鳜鱼”的市场辨识度、消费者信任度与产品知名度。如今全国每10条鳜鱼就有1条产自佛山三水,年产值突破20亿元的鳜鱼产业,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优质水产品供给的重要支撑。


下一步,佛山将持续深化鳜鱼产业标准化推广,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佛山鳜鱼”的市场辨识度与核心竞争力,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以品牌赋能乡村振兴,为全国特色水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佛山力量。


扫码了解系列团体标准内容。

点赞(615)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