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稻飘香。11月18日,2025年佛山市高明区“市区联动”晚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白石村拉开帷幕,来自佛山五区的农机手们驾驶收割机驰骋田间,用精准操作诠释着“颗粒归仓”的使命担当。

这场由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市农林技术管理办公室主办的技能比拼,不仅是农机手技艺的竞技场,更是“减损就是增产”理念的传播场。稻田里,收割机轰鸣前行,农机手们精准控制行进速度与收割幅度,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将稻谷损失降到最低,此次比武的特殊之处——不仅要收得多,更要收得精。

工作人员陈欣鹏解释了评分规则:“在收割后的田地里框出两平方米的位置,仔细筛出散落在稻草中的谷粒,通过精确称重计算出每亩损失率。最终,重量最轻、损失率最低的选手将获胜。”这套科学的评判标准,确保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也让“颗粒归仓”的理念有了量化标准。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三水区佛山市惠泰农业有限公司的陈金学凭借精湛技艺斩获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赛事排名。


“比武展现的是技艺,彰显的是‘斤斤计较’的减损精神。”佛山市农林技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江河在活动中强调,粮食减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他向全市农机手提出期望:既要做“减损增效”的践行者,让精打细算成为职业习惯;也要做“技术推广”的传播者,通过“师带徒”“田间课堂”传承精湛技艺;更要做“粮食安全”的守护者,将减损理念延伸至各类农业领域。

今年是佛山举办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的第五个年头,“减损增收”的种子早已在农机手心中扎根结果。本次大比武活动的平均损失率达1.44%,低于国家标准≤2.8。回顾过去,2024年佛山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93.44%,机耕机收率接近100%,机械化发展为粮食减损提供了坚实支撑。在农机手群体中,“少掉一粒米、多收一仓粮”的意识日益浓厚,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动实践。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每一粒粮食的收获都容不得丝毫马虎。佛山农业农村部门始终将农机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政策扶持增强装备实力,借助技术培训提升操作水平,以技能比武激发奋进活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稻浪渐平,颗粒归仓。这场稻田间的技能比武虽已落幕,但佛山农机手们守护粮食的行动仍在继续。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减损增效”的理念将融入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写下更加坚实的篇章。

点赞(365)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