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余晖如纱幔轻覆大地,在佛山高明区明城镇某村,白日的暑气消散,巷子里饭香氤氲。“阿成,今天叫上你老婆孩子过来一起吃饭吧,我们两家坐在一起聚聚。”古稀之年的谭叔与阿成相邻而居数十载,但这样有说有笑的日子着实来得不容易。

之前因一面铁皮墙两家吵得不可开交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其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铁皮墙成“离心墙”,邻里关系恶化

2024年11月,村民阿成觉得原有的厨房太小,便在自家外面的棚子里建起了炉灶,邻居谭叔投诉油烟味都跑到他家了。为了阻挡油烟味,阿成又在离谭叔家厨房窗口不到0.5米的位置搭建了一面长2米、高3米的铁皮墙。

自此谭叔家的厨房变得又暗又闷,做饭的蒸汽也久久不能散去。

谭叔实在难以忍受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做饭,便找到阿成想说服他撤走铁皮墙和炉灶。

“这是我的地方,我就有权这样做!”“我们家厨房都见不到光了,也不通风了,你们简直不可理喻……”阿成和谭叔激烈争吵,互不退让。谭叔还试过几次报警,也找了村委会协调,但民警和村干部劝说后问题仍未解决。两家每次都是“红脸”对骂、“黑脸”结束,成了水火不容的“仇家”。无奈之下,谭叔只好把阿成诉至高明法院。

这起案件到了高明法院明城法庭副庭长陈玉明手中。根据以往的经验,陈玉明深知许多相邻纠纷看似只是家长里短,但背后往往涉及更深层次的矛盾。翻阅案卷和梳理案情后,陈玉明认为如果简单判决,可能无法真正化解双方心结,调解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为此,她决定先去现场勘查,并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寻找调解契机和突破口。

邻里矛盾有隐情,调解难度升级

刚到村里,谭叔和阿成两家便迫不及待地和陈玉明“大吐苦水”。

“法官,他们家之前还霸占我们的土地。反正这些年关系都不好,这次我们绝对不让步”。突然,一个女声引起陈玉明的注意。

询问后陈玉明了解到,说话的是阿成的母亲,她激动之下说出了十几年前两家人曾因为村里一块土地的权属问题闹过很大的矛盾,两家还为空调外机安装位置的问题争吵过一段时间。

根据实地勘察发现,油烟并不会到谭叔家里,这次因炉灶油烟和铁皮墙搭建产生的矛盾,只是一个表象,背后实际是两家多年的积怨。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缘优势,陈玉明联系到村委会和村居调解员谭思华,共同研判调解的思路与方案。

考虑到双方对立情绪较大,面对面调解估计难以进行,陈玉明决定采用“法官+村委会+村居调解员”的联调模式,对两家进行情法交融的背对背调解,效果可能会更好。

多方联动化干戈,恩怨阴霾散去

经过详细讨论,陈玉明让谭思华从“情”入手,谭思华曾多次处理谭叔与阿成的纠纷,对双方情况较为熟悉,加之其年初在明城法庭进行了跟班学习,调解能力和专业素养都得到显著提升。

“谭叔,阿成,你们都几十年邻居了,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互帮互助互相体谅才能把日子越过越顺,我记得有一次……”谭思华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以他们多年的同村邻里情为切入点,提起以前两家和谐相处的一些过往,并客观分析双方发生争执的原因。

听了谭思华的话,两人态度有所缓和,但双方对处理方案又发生了争执。阿成答应铁皮墙从顶向下降1米,谭叔则要求铁皮墙降到地面以上1米高度,双方不肯再让步。

“法律规定,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之后,陈玉明详细地向谭叔和阿成讲解民法典中相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她还抓住时机给出折中的方案,建议铁皮墙的高度降低至离地面1.5米。

经过多次反复调解沟通,谭叔和阿成关系逐渐改善,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阿成按要求降低铁皮高度,两人现场握手言和,互相表达了歉意。

笼罩两家人十余年的恩怨阴霾一扫而空,“现在阳光又能照进来了。”谭叔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都喜笑颜开。

(来源:高明法院)

点赞(338)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