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嘛加莫?”(最近好吗?)墨脱县格林村的民宿老板扎西笑着用门巴语唤他。“热嘛加!”(很好!)达瓦嘉措笑着回应。

“达瓦”是月亮,“嘉措”是大海,这个藏语名字的主人,正是西藏墨脱法院首位援藏法官李海龙。援藏前,他是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北滘人民法庭副庭长;来墨脱挂职后,他被任命为墨脱法院副院长。

2024年3月28日,他跨越3057公里,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来到“高原孤岛”——林芝市墨脱县。一年间,他用脚步丈量这片隐秘的莲花圣地,将法治的种子深植于雪域江南的土壤。

李海龙在执行现场开展勘验工作。

2004年,军校毕业的李海龙与援藏戍边机会擦肩而过,但那份“西藏情结”始终深埋心底。脱下军装,披上法袍,他在顺德法院扎根15年,办理民商事、执行案件4700余件,淬炼成审判一线的“尖兵”。2024年初,得知佛山法院选派援藏法官的消息,他毫不犹豫:“我是一名法官,也是一名战士,边疆需要,我必冲锋!”

李海龙在前往派出法庭途中遭遇山体滑坡。

初抵林芝市区,高原反应让他彻夜难眠,但更触动他的是墨脱法院干警的坚守。道路崎岖、设施陈旧,干警们却常年奔波在塌方频发的山路上办案,用简陋的设施应对案件量五年激增20倍的挑战。“既要‘输血’,更要‘造血’!”他下定决心,要为墨脱法院注入新活力。

2024年2月,墨脱法院被认定为全国106个相对薄弱基层法院之一,“脱薄”任务艰巨。面对墨脱法院审判机制相对滞后、经验不足的困境,李海龙主动揽下“硬骨头”。墨脱法院首例耕地违建强制执行立案审查中,他直奔现场,与当地干部一起走村入户,深入一线详细了解强拆的潜在隐患,用专业法律知识帮助申请人做好风险评估,确保强拆流程依法依规。

李海龙与墨脱法院干警讨论案件。

案件办结后,李海龙查阅了西藏自治区当地对土地违建处置的相关做法,向“娘家”顺德法院行政庭“专家”求助,借鉴已经成熟运作的流程经验,推动制定了墨脱版的“裁执分离”方案,为后续墨脱土地违建强拆及重大建设项目征地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李海龙向民宿经营者开展普法工作。

“不仅要断案,更要预防纠纷!”针对旅游业纠纷频发,李海龙牵头成立墨脱旅游巡回法庭。他带队走进景区,开展普法宣传20余场,发放便民联系卡百余张;针对民宿安全隐患,现场指导经营者购买公众责任险、安装监控设备。2024年5月,房车夫妻与越野车司机因剐蹭争执一夜,互不相让,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他仅用两小时释法明理,便化解矛盾。

一年间,巡回法庭的足迹遍布墨脱县的格林村、仁青崩寺,涉旅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0%,游客感慨:“在墨脱旅行,心里格外踏实!”

“办案不是终点,留下经验才是使命。”李海龙深知,援藏需“授人以渔”。他梳理墨脱法院近三年改判案件,形成《发改分析报告》,每季召开“错题本”研讨会;自创“执行心理学”课程,为西藏三级法院干警授课。一次受邀培训中,面对“如何公平平分上百头牦牛”的难题,他提议:“抛硬币定先后,轮流挑选!”这个巧妙的办法获得现场的一片称赞。

李海龙与西藏三级法院执行干警进行业务交流。

李海龙更架起粤藏联动的桥梁:协调顺德法院法官提供“远程专业支援”70余次,邀请资深调解员进藏授课,牵线佛山爱心人士向当地小学、幼儿园及米日村捐赠物资惠及千人。“援藏不是我一个人在单打独斗,广东的后方资源是我在前线的坚实支撑。”

李海龙到村民家中解答法律疑问。

墨脱路险,李海龙却踏遍七乡一镇。他冒雨进村普法,与塌方落石“擦肩而过”;深入搬迁点,在干警的帮助下用“蹩脚”的当地语言与村民话家常,房前屋后与门巴族、珞巴族群众解难答疑。

李海龙与村民共度工布新年。

工布节时,他挽起裤腿下田捉稻花鱼,被门巴小伙称为“自家人”。“达瓦嘉措”——这个藏语名字承载着他对故乡的思念,也印刻着他对墨脱的深情。

新建的墨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过去一年里,墨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焕然一新,旅游巡回法庭成为林芝“样板”,干警们业务能力持续提升。墨脱法院交出了一组亮眼数据:案件被发回重审或改判率从10.77%降至1.99%;上诉率从21.03%降至11.16%;小额诉讼、当庭线上签笔录等实现“零突破”;旅游巡回法庭调处纠纷15件;普法工作覆盖500余人次……2025年2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墨脱法院顺利实现“脱薄”摘帽。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感谢信中写道:“李海龙同志以‘脱薄’攻坚践行使命,为雪域法治注入广东力量!”

李海龙和墨脱法院干警与顺德法院年终总结大会现场进行视频连线。

回望墨脱,雅鲁藏布江畔的杜鹃花开得正艳。李海龙在札记中写道:“高原守望者,守的是初心,望的是前路。墨脱的山水,早已融进我的血脉。”如今,因工作需要,李海龙法官将继续在墨脱法院留任一年。他的故事将在雪域高原继续演绎,而法治的种子,已在这片“高原孤岛”上悄然生根,绽放如莲。

(来源:顺德区人民法院)

点赞(0)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