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悠悠时光里,总有那么一些人挺身而出、无怨无悔,得以造就今日之中华,而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择一事,守一世。他怀着一股为教育奉献的热情,适世而起,开创新路;他持着一份对教育事业传承的责任感,栉风沐雨,朝乾夕惕。他就是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国内首位将太极与心理学融合并形成完整体系的高校教师——颜农秋。
图为颜老师的介绍
探道路远长,悟初心情暖
几十年如一日,颜老师始终把心理教育作为自己的初心,并为之奉献一生。1984年,颜老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年后便被选派到贫困县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在基层工作的经历让他认识到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993年,本着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初心,他和团队完成了全国第一本大学生心理教材——《大学生心理教育》。此后,一直走在探索心理教学路上的他发现了一套适合中国大学生咨询的方法——朋辈心理咨询,并创办了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朋辈机构。当谈起朋辈中印象深刻的经历时,他这样说,“汶川地震时带领朋辈心理辅导机构在灾区建立的心灵工作站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那些受灾孩子们的内心是很恐惧的,有的就一直蜷缩在一角,也不同我们说话。后来我们就开展了一些心理援助活动,这些工作就包括成长小组活动、户外拓展活动、个别辅导和朋辈培训、感恩教育等模块。也是在这样的心理活动引导下,孩子们逐渐恢复了心理平衡。”多次大爱无疆地奔赴,义无反顾地“逆行”,让颜老师荣获了“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援助奖”。
30多年里,颜老师一心扑在心理教育事业中,出版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就有40多本,开展的讲座也达上百场。当询问到:“心理辅导对您最大的吸引力在哪里?”他说:“适合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看到别人不能看见的风光,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生命的成长。”
图为颜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心辅入万家,枝叶总关情
在三十余载的心理实践中,颜老师专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千千万万个家庭。2001年,颜老师看到了社会上家庭心理问题穷处不层,家庭心理学的作用也被忽视,于是萌发了将心理辅导引进家庭的想法。他说“我想到罗杰斯先生将心理辅导用于教学及人类和平等事业并取得卓著成果的例子,我们为何不能将心理辅导应用于家庭,让家长做孩子的心理辅导师呢?”自那以后,颜老师便组织了一个四十多人的写作班子,一有时间就和团队成员深入基层做调研,走访了许多家庭,也邀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俞国良担任丛书顾问。最终,丛书《家庭心理辅导》问世。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欣然为丛书题词,而这不仅表现了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也表现了对颜老研究成果的认可。
此后,颜老师便开始大力推广、深化“家长做孩子心理辅导师”的理念,他到农村、工厂、学校等地做调研、办讲座,他的脚印几乎遍布了整个佛山。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家长做孩子心理辅导师”的观念惠及到了千万个家庭,家庭心理辅导为许多孩子心灵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而他也被全国妇联授予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从学校到家庭,不变的是颜老师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对民生最真挚的关怀,不变的是颜老师对心理事业的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图为颜老师将朋辈心理实践化的实践
守弦歌不辍,得薪火相传
退休不褪色,在颜老师心中,心理事业是他一生的追求,退休之后,他把许多精力放在用心培养、关心下一代的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退休后,颜老师仍担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朋辈心理辅导机构的指导老师,他将朋辈与佛山市心理协会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心理实践基地。“要培养一套有序的领导班子还是有点难度的,但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做得比我好!因为毕竟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不同的内心世界,所以马虎不得。”这是颜老师对自身培养下一代的追求。在学校的支持、颜老师的培养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体系愈来愈完善;老年大学教师能力不断提高;一批又一批的社工实现了从零到自如应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转变。
当问及退休后为什么仍然选择留在心理服务的行业时,他说:“服务他人和社会,从事心理教育都是我喜欢的事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仅不会厌烦反而能收获快乐,人也能更健康,何乐而不为呢?”从孩童到青年再到老年,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颜老师一生对教育和心理的热忱,深深感动着作为当代青年学子的我们。
图为颜老师工作场景
“每个青年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自己热爱、擅长且对社会有益处的事情,当你将它作为你人生的目标时,你就应该为之奋斗。”这是颜老师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待,语言虽质朴,但他对青年关心却真诚动人、振聋发聩。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应当学习颜老师对理想信念的忠贞,对热爱事业的奉献,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在使命中保有凝心聚魂的初心志,在心中含有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