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7月18日电(通讯员 肖卓然)西湖畔首发日上演意外检验。七旬张姨捏着便签本在厨余桶前反复核验,突然拍腿大笑:"早三十年有这个,我何至于把中药渣倒错三次!"卖草粿的陈伯把磁吸冰箱贴"废灯管属有害垃圾"粘上推车,俨然移动的警示牌。湘桥环卫局监控屏数据跃动:派发的300份试用品72小时告罄,12个社区申请加印贴纸。最动人的反馈来自四年级学生——孩子们把卡通贴纸册剪下重拼,原创的"电池宝宝找回收箱"漫画登上班级黑板报。

暮色漫过牌坊街青石板,实践队发现某垃圾桶身贴着新诗:"塑料瓶在晨光里列队,玻璃罐叮咚叩响新家门。"这正是手册预留的共创页催生的作品。队长抚过被市民盘出包浆的钥匙扣:"当分类守则从纸面走进厨房灶台,法治文明的基因才算真正注入了城市毛细血管。"那些被法律生揉皱的48张草图,终在古城的烟火日常里长成苍翠的文明坐标。

点赞(700)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