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部署,7月15日,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在佛山市顺德区兴乐社区开展“普法游园会,游戏学法趣”及“讲座明法理”系列普法活动。活动以“趣味学法+精准普法+长效宣传”为整体框架,通过游戏互动、专题讲座和多元传播相结合的形式,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助力社区法治建设。
趣味学法:游戏互动激发参与热情
针对传统普法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实践队通过采用“游戏+普法”模式,在驿站公园设置多个趣味普法互动区域。投壶游戏融入《民法典》知识问答,让参与者在竞技中学习法律常识;法律猜灯谜活动通过趣味解读帮助居民理解专业术语;特别设计的普法版狼人杀则让参与者在角色扮演中掌握维权知识。此外,“画出你心中的法”书签创作区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参与,他们用画笔表达对法治的理解。这些互动设计突破了传统普法单向灌输的模式,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学习效果。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真正实现了“寓法于乐、学法于趣”。
精准普法:专题讲座回应群众需求
实践队聚焦群众关切的法律问题,在兴乐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网络防诈与隐私保护”主题讲座。在该环节,实践队将"寓教于乐"理念贯穿始终,采用"情景剧+案例剖析"的形式,以情景剧《小雨的受骗记》开场,由学生志愿者生动演绎网络诈骗全过程,引发阵阵笑声的同时也带来深刻警示。随后,主讲人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以真实案例剖析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及网络暴力的危害,内容涵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互动环节中,居民踊跃提问,主讲人结合法律条文和实际案例逐一解答,帮助群众掌握维权方法。本次讲座帮助居民学会了识别常见诈骗套路、保护个人信息等日常生活必备的法律知识。
长效宣传:多元传播扩大法治影响
为深化普法效果,实践队构建了"三维一体"的法治宣传长效机制。在传播载体方面,用“新媒体+传统媒介”的融合传播策略,通过制作普法微视频、活动纪实短片等数字化内容,依托社区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进行精准推送。线上通过媒体分享活动精彩片段,线下则将讲座重点内容整理成简易读本供居民后续学习。同时,引申设计系列法治文创产品,如融入《民法典》要点的主题书签、宣传手册等法治主题礼品,使普法宣传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推动法治教育的常态化、生活化渗透。
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此次普法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基层普法路径,将法律服务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该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更是高校与社区法治建设的常态化联系机制的生动体现。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探索生动普法形式,推动法治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为构建和谐乡村、法治社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