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探索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七月中旬,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走进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广州市南沙区,先后探访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天意莨园及云纱星韵文化产业园,采访非遗传承人张绍景与产业园董事长罗兆荣,深入调研这项以蚕丝为原料、经薯莨染色与河泥固色的“软黄金”技艺。调研中,实践队关注到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的香云纱正面临传承断代、大众认知度低、市场萎缩等现实挑战。为此,实践队系统记录了香云纱三蒸九煮十八晒的工艺流程,并重点拍摄"浸莨晒莨"等关键环节,以青年视角摄制推出《薯莨染岁月·云纱续匠心》创意宣传片。基于调研成果,实践队策划"非遗+智能+文创"推广方案设计发放300份创意宣传手册,以香云纱技艺为脉络展现传统工艺的复杂与精妙;研发香云纱智能数字礼盒,通过NFC芯片艺视频与文创礼盒的智能联动,打造非遗+科技的新型文创模式以科技赋能非遗文化,助力香云纱产业创新发展,以非遗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探索传统文化助力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注入青春活力。(通讯员:高小佳 付文婧 赖可莹 李珈颖 曾美贤)


图为非遗传承人为实践队介绍香云纱染色技艺  高小佳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制作NFC芯片数字礼盒  李珈颖 供图



图为实践队在西樵香云纱博物馆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曾美贤 供图



点赞(194)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