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7月14日电(通讯员 肖卓然) 午后蝉鸣中,潮州市湘桥区春光小学的祠堂廊柱下,三尊红缨高耸、金睛怒睁的青狮头突然"活"了过来。"青狮青目睛,吓退妖邪兵!"佛山大学"法润凤城"实践队员高举狮头,向围坐的孩子们揭秘:靛蓝色狮鬃象征韩江碧波,铜铃双眼威慑四方,三百年来这抹潮汕独有的"青"色,早已融入宗祠飞檐与游神鼓点中。
"可别小看竹篾扎的骨架!"队员小林托起狮头轻敲,清脆回声在祠堂庭院荡开。实践队通过动态展演与手绘分解图,层层剖解青狮文化密码——青为水德喻智勇,红缨结球表吉庆,当英歌舞的矫健身姿遇上青狮腾跃,便凝成驱邪纳福的精神图腾。孩子们指尖抚过竹篾经纬惊叹:"原来每根竹条都藏着小青龙!"
课堂在锣钹声中推向高潮。 队员们搬出特制迷你狮架,引导孩子分组扎制狮鼻绒球。六年级的陈浩把黄绸带系成如意结:"我要给阿公的狮队添新彩!"更有大胆男生扛起狮头即兴摇摆,实践队员顺势传授"麒麟步"口诀:"左三右四震乾坤",稚嫩脚步踏着百年鼓谱,祠堂石阶扬起轻尘。
当夕阳染红嵌瓷屋脊,孩子们额头汗珠晶亮。校长捧起学生自制的彩绘青狮面具感慨:"这些00后'小传人'今日扎下的文化根,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实践队长陈明望向祠堂匾额上"海邦剩馥"四字轻语:"冷门非遗要'破圈',得先让少年们亲手触摸历史的温度。" 据悉,该队还将编撰《潮青狮启蒙绘本》,让非遗火种从课堂燃向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