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七月中旬,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深入南海西樵,用青年视角解密香云纱的千年技艺。实践队通过专访非遗传承人、实地拍摄工艺流程,策划推出香云纱创意宣传片,让古老工艺“潮”起来。
图为实践队制作的宣传片 赖可莹 供图
在与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传承人张绍景老师深入交谈时,他强调香云纱的创新必须“守正”,在开发服饰、文创等新产品的同时要坚守核心技艺。在深入交流后,实践队梳理出香云纱正面临传承断代、市场萎缩等现实挑战,希望通过“非遗+教育+实践”的模式,让大众在多元化的体验活动中拉近与香云纱的距离,扩大传播影响力,引导年轻人走进非遗,激活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队员制作NFC芯片数字礼盒 李珈颖 供图
在实地调研中,实践队系统记录了香云纱“三蒸九煮十八晒”的工艺流程,并重点拍摄“浸莨晒莨”等关键环节,以青年视角摄制推出《薯莨染岁月·云纱续匠心》创意宣传片。同时,基于调研成果,实践队策划“非遗+智能+文创”推广方案,设计并发放了300份创意宣传手册,手册内容以香云纱技艺为脉络,直观呈现工艺的复杂与精妙;研发出香云纱智能数字礼盒,通过NFC芯片实现工艺视频与文创礼盒的智能联动,打造“非遗+科技”的新型文创模式,以科技赋能非遗文化,助力香云纱产业创新发展,继而以非遗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探索传统文化助力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实践队员发放宣传手册 付文婧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