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居民心声——捕捉法律服务需求信号

幸福社区文化广场与居民区,实践队队员分组开展居民采访“遇到问题找调解室,社区调解员能把‘法、理、情’讲透,我们信得过!”一位参与过邻里纠纷调解的居民,认可社区“法治融入人情”的服务模式。但同时,更多居民对社区调解的了解度还停留在模糊阶段,有的甚至不知道社区设有专门的调解室,更不清楚调解员的具体职能和调解流程。这些现象让实践队的同学们意识到,社区在调解工作的宣传推广方面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只有让更多居民深入了解并信任社区调解,才能让这一服务模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同时,对于“季度讲座、普法摊位”等普法宣传形式,社区居民反馈参与积极性较为平淡,整体参与热情度仍有待提升。

十八夏乡实践队队员采访社区居民

 

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通过深入调研幸福社区调解工作室的联动模式、倾听居民反馈及需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后续实践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学习优秀调解经验,并深层剖析需求特征与服务痛点在此基础上,聚焦机制优化与服务创新,构建涵盖调解流程标准化、资源整合、数字化平台搭建的建议体系,为基层法律服务优化提供青年视角的解决方案,为深入实践“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点赞(703)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