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多元服务平台——筑牢基层法治服务根基

实践队队员还了解到,幸福社区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律服务平台,不仅设有每周二律师值班的法律工作室,还建立了线上微信群,便于居民即时进行法律咨询。在普法宣传方面,通过季度讲座、普法摊位等形式提升居民法律意识,尤其注重发挥老党员的示范作用,打造“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服务架构。另外,幸福社区与容桂街道司法所建立了常态化协作机制,遇到疑难案件可获得专业指导,这种"社区调解+司法支撑"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矛盾化解能力。

十八夏乡实践队队员阅读社区法治宣传栏

倾听居民心声——捕捉法律服务需求信号

幸福社区文化广场与居民区,实践队队员分组开展居民采访“遇到问题找调解室,社区调解员能把‘法、理、情’讲透,我们信得过!”一位参与过邻里纠纷调解的居民,认可社区“法治融入人情”的服务模式。但同时,更多居民对社区调解的了解度还停留在模糊阶段,有的甚至不知道社区设有专门的调解室,更不清楚调解员的具体职能和调解流程。这些现象让实践队的同学们意识到,社区在调解工作的宣传推广方面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只有让更多居民深入了解并信任社区调解,才能让这一服务模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同时,对于“季度讲座、普法摊位”等普法宣传形式,社区居民反馈参与积极性较为平淡,整体参与热情度仍有待提升。

点赞(452)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