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7月12日电(通讯员:管子悦)7月12日上午,佛山大学法学院“法润凤城”实践队赴潮州市湘桥区卧石村开展“侨村法治行”主题调研,通过田野访谈、祠堂微宣讲、问卷入户等形式,挖掘侨批档案中的法治元素,为春光小学“小小法治宣讲员”课程积累本土案例。
“一条侨批,就是一部民间契约史。”在卧石村“侨批文化馆”,队员们跟随村支书卢奕歆翻阅民国年间泰国寄回的银信,记录“批脚”里的跨境财产继承、婚姻公证等原始条款;83岁归侨马松坤现场回忆“批局”如何以乡规民约化解跨国债务纠纷,为实践队提炼出“华侨调解六步法”口述范本。
祠堂里,一场“民法典遇上侨批”微宣讲同步开讲。队员林以晴借侨批中“分家书”条款,向30余名村民解释民法典继承编新规;互动环节,老人与孩童齐诵“批面”上的“诚信守约”四字,让传统契约精神在童声中接力。
“把侨批故事讲成法治故事,就是把大论文写在家乡土地上。”实践队后续将联合村委会开发“批信里的法治课”数字展板,并在春光小学推出“给华侨写封批”情景体验,让百年侨乡记忆成为青少年最生动的法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