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青春笔墨写乡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于2025年7月4日走进顺德区容桂育美上佳市小学,以一堂 “非遗美育+乡村振兴” 非遗美育课为绿美广东注入青春动能,生动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活态传承理念,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少年实践。
一、文化深耕:解码糕点纹样的千年智慧
课堂以“顺德糕点刻模”为文化载体,带领学生们学习非遗文化。课堂开头从顺德传统糕点切入,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学生有关顺德糕点图案有什么、表达什么寓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纹路的寓意:寿桃象征长寿,石榴因多籽寓意“多子多福”,牡丹代表富贵荣华,莲花寓意清廉纯净等。从而让学生在感知顺德糕点纹路内涵的过程中,理解非遗文化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些刻模上的传统纹路,既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生活智慧,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能引起学生对本土非遗的关注,又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实践队成员引导同学们学习非遗文化

实践队成员讲解糕点刻模文化中的传统纹样
二、刻痕载道:纹样新生的版画密码
实践队成员引导同学们用钝头铅笔创作独特的KT版版画,将“KT版版画”与“顺德糕点刻模文化”相结合。实践队成员向学生们讲解版画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们通过触觉这一的方式在触摸版画纹路中感受知顺德糕点纹路。学生们在刻画、上色中体验KT版版画的制作,同时画下他们对顺德糕点文化的理解。这种创作对小学生具有教育意义,既能传承地方非遗文化,又能培养艺术创造力,还能促进跨学科学习,这让传统文化变得可触可感,更让小学生树立起“文化小传承人”的身份认同。
实践队成员近距离向学生讲解版画制作的方法
三、结语:纹样星火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在成果展示环节,四十多名学生高举KT版画,展示他们对顺德糕点文化的理解。这堂课有效激发了青少年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战略部署意义深远,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了新高度。这节非遗美育课通过KT版版画制作形式,让学生从糕点文化中了解顺德历史,感悟中华优秀文化,有效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接下来,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将继续探索非遗美育与乡村振兴的结合,让更多青少年在体验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童心沃土中扎根生长,为地方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注入持续的青春活力。
学生们一起举起手展示自己的KT版版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