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2025年7月2日到7月4日,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前往顺德区容桂育美上佳市小学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义教活动。

十八夏乡实践队经前期学情调研,精准对接学生需求,与学校完成全流程课程规划。课程融合顺德当地传统文化,并结合青春挺膺中国式现代化等理念,构建了普法教育、徳育实践、人文素养、科学启蒙四大类课程,覆盖学生200余人,培养“智汇”型人才,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商讨课程安排。/照片为实践队员提供

普法明智,小小律师学法治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为推动基层普法进校园,实践队开展了“模拟法庭+普法知识讲座”的复合型课堂。面对传统普法课堂缺乏互动性和实时反馈的问题,同学们在此次课堂中扮演律师参与模拟法庭,并设立实时奖励,形成高效活跃的良性课堂。真正做到了将课堂中的法律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图为实践队普法课堂合影。/照片为实践队员提供

德教育智,精神传承忆初心

十八夏乡实践队以“家乡红色记忆”为主题,让学生上台化身“宣讲员”讲述先辈事迹,而台下学生围绕红色精神的伟大品质展开研讨,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同学提问互动。/照片为实践队员提供

人文启智,非遗进校助传承

为响应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分学段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活动和校园文化。”的号召,实践队根植于顺德传统文化,开设了咏春体验课和顺德点心纹饰KT版画两门课程。

咏春体验课引申了“老师领学、演示教学、学生自学”的课程模式,增强了同学们的互动感和学习兴趣,在老师的阶段引导下,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咏春的一招一式;顺德点心纹饰KT版画课程则将顺德传统糕点的纹饰与KT版画有机结合,在老师系统的介绍了顺德传统糕点纹饰后,同学们还亲自设计了自己的点心纹饰。

这两门课程的成功开展,是传统文化资源引入乡村教育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校园文化打造活态传承样本。图为咏春体验课。/照片为实践队员提供


图为顺德点心纹饰KT版画课程。/照片为实践队员提供

科学拓智,探秘科技润童心

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十八夏乡实践队开展了化学知识课堂、智能农业之旅和动物知识科普三门课程,着力培育青少年科学思维,为科技强国筑基。

化学课堂揭秘文字隐现的化学奥秘,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维C与碘伏实验;智慧农业之旅普及前沿农业科技原理与应用,让学子真切感受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动物科普课则融合知识与实践,引导学生利用硬纸板动手制作简易自动喂食器,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同学们讲解化学的概念。/照片为实践队员提供

三门课程内容各异却目标同向,生动践行“百千万工程”以创新科技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逻辑,为投身绿美广东建设培育创新种子、储备青春力量。

图为十八夏乡实践队与上佳市小学校领导的合影。/照片为实践队员提供

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通过为期三天的义教活动,以普法明智、德教育智、人文启智和科学拓智,助力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未来,实践队将进一步丰富“智汇+”领衔多元义教的方式,把更多样化更精彩的义教课程引入乡村,为深入实践“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点赞(401)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