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号召下,高校学子们积极响应,纷纷投身社会实践,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1月20日,在蒋忠海老师的牵头和朱所村委会的帮助以及佛山市驻云浮市帮扶工作组天堂镇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一场意义非凡的学习交流与团建活动在云浮市新兴县朱所名灶举行。

由周青山老师带领的省外高校突击队西交利物浦大学“粤”来“粤”好实践团队、省内高校突击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译”帆“丰”顺实践团队与余丽老师指导的佛山大学人文学院创客实践团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实践心得,凝聚青春力量,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活动伊始,各实践团队分享了他们在乡村调研与帮扶中的成果与经验。

西交利物浦大学“粤来粤好”实践团队深入新兴县,结合专业优势,从科技赋能角度助力当地产业升级。他们调研农业现状,提出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优化生产流程的方案,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力量。团队成员表示,希望通过科技助力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译帆丰顺”实践团队聚焦当地特色产业的国际化推广。他们发挥语言优势,深入农产品种植基地和手工艺品作坊,拍摄宣传视频,撰写双语推广文案,助力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团队发现,当地优质产品因缺乏推广渠道难以拓展市场,因此利用专业知识搭建对外交流桥梁,让世界看到广东乡村的魅力。

佛山大学人文学院创客实践团则展示了文化创意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创新实践。依托当地历史文化,通过数字营销和跨平台传播,产出推文、宣传视频,利用无人机拍摄宣传片,开展公益活动,并通过直播带货带动经济发展。团队致力于打造引人注目的文化品牌,激发社会对文化创意的关注,让乡村历史文化焕发新活力,吸引更多游客,助力乡村振兴。

在交流过程中,各团队成员积极分享实践中的经验与感悟,同时也坦诚地交流了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大家在思想碰撞中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了对“百千万工程”的理解和实践方向。

朱所名灶作为当地特色文化体验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饮食文化,还为团队提供了独特的团建平台。佛山大学的团队成员说:“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还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夜幕降临,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劳动成果,享受着美味佳肴,欢声笑语回荡在朱所名灶的上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团队成员感慨道:“这次团建活动不仅让我们体验了传统烹饪的乐趣,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大家在合作中学会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这种力量将伴随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走得更远。”

此次学习交流与团建活动,是高校学子在“百千万工程”中的一次生动实践。各团队通过分享经验、交流心得,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与担当。他们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百千万工程”贡献了青春力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专业知识为笔,以社会实践为墨,书写青春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精彩篇章。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正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团队成员所说:“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青年学子责无旁贷。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让青春在‘百千万工程’中绽放光彩!”

让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实践中,各高校学子继续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书写更加精彩的青春故事!



点赞(0)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