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角下的文化强国建设

赵建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尽管其间曾有过朝代更迭,曾有过外敌入侵,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始终生生不息,并传承至今,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不多见的。中国人的文化血脉未曾中断,靠的是中华民族富有包容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在横亘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力量促使不同族群、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不断地融入中华文明,不断地加入中国这个大家庭。就连分散于世界各地,但始终没有丢弃自己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犹太人,迁徙到中国后,也被中华文化所同化,放弃了自己的民族特征,成了全世界唯一融入当地文化的犹太族群。从犹太人身上,可以充分说明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旺盛的生命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几千年来,我们的国家始终存在,子孙绵延不绝,文明经久不衰,靠的就是中华文化这一纽带和桥梁。

时至今日,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毫无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只会是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一个毫无文化向心力的国家,只会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和民族,只会受人欺凌、任人宰割。“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国家才能强盛,人民才能幸福。只有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我们才能居安思危,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美、英等国家,已经达到了20%以上。从目前情况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经济社会的支柱产业,并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以上事实,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强劲推手。得文化者得天下,得文化者得未来。眼下我们国人最为关注的,莫过于经济结构转型跨越发展,因为它事关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是重大的国计民生问题。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是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促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值是1.1万亿元,在当年的GDP中所占比重是2.8%,同美、英等国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加速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重点扶持一批拥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打造更多文化企业集群,并争取让这些文化企业早日上市。这样,我们既拥有了自己的“文化航母”和“航母群”,又可以尽早形成文化和经济间的良性互动。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竞争层面趋向多元,从传统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竞争,转向经济、贸易、外交、金融、资源等诸多新的方面。近年来,不同国家间在文化上的角逐和竞争,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一个新趋势,一些东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在了前面。像美国的好莱坞大片、NBA竞技比赛,日本设计的“酷日本”国家形象,韩国提出的“韩流”国家规划,法国出台的“数字法国2012”国家战略等,都以时尚前卫的文化树立国家形象,吸引全球年轻人关注,从而借文化之手,潜移默化地输出本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这个新动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就以韩国来说,这个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为此,韩国政府相继设置了“大韩民国神话创造项目”、“一人创造企业支援中心”、“创新故事支援中心”等一系列旨在发掘、培养和扶持文化人才的项目与机构。本世纪初的韩剧所以广受亚太各国女性观众的欢迎,与其对受众心理的准确揣摩,科学准确的推广、营销手段是分不开的。《大长今》、《看了又看》、《蓝色生死恋》、《爱情是什么》等韩剧传达着关爱、奉献、感恩等道德理念,对展示韩国形象,演绎韩国文化,诠释韩国伦理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仅一位韩国艺人裴勇俊的日本“粉丝”,为韩国带来的经济收入就超过3万亿韩元(约合168亿元人民币),其中旅游业收入1万亿韩元,产品输出收入2万亿韩元。韩剧播出后,韩国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均获显著增长,相关的影视剧碟片、改编小说、明星写真集,乃至明星使用的时装、背包、围巾和香水等均获热销,带来的收入令相关产业赚得盆满钵溢。由此可见,一种成熟的、广受欢迎的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形象的上佳载体,而且还可以在自身获益的基础上,激活相关产业,创造额外收益。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腾飞不仅可以创造有形的经济效益,更可以为这个国家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收获无形的政治效应。纵观近年来韩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韩国文化的崛起;纵观近年来“韩国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亦应归因于韩国文化的成功,“韩国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正在于此。

显然,我们中国也应该尽快打造出自己生动鲜明、动感时尚的国家形象,并辅之以一系列强势文化品牌,在吸引本国民众的同时,辐射影响其他国家的民众。这就为我们的文化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的文化应该具备更加广阔的国际化视野,把竞争对手锁定于世界各大文化强国。我国的文化要想走出去,

就应多借鉴韩国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运用科学高效的推广策略和时尚现代的传播载体,面向全球加以推广传播。具体而言,我们要围绕未来的中国国家形象,在出版发行、电视电影、演艺演出等全行业多领域,拍摄一系列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影视剧作品,创作一系列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文学艺术作品,排练一系列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歌剧、舞剧、话剧、戏剧,打造一系列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通讯社、出版发行集团,打造一系列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网游、动漫品牌,培养一系列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歌唱家、演艺家、作家、文化人、艺术家,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让我们的文化作品尽可能多地占领国际市场份额,争获国际大奖。

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投向海外,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倡导并鼓励具有国家水准的各类学术团体、艺术机构在相应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与国外文化团体沟通合作,合作创作、拍摄一批具有“杂交优势”的文学作品、影视剧等,组织批量翻译国外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积极吸收、借鉴、消化国外优秀文化创新成果。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的文化产业要想快速发展、奋起直追,就要打好科技牌,在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上做文章。美国的苹果公司及其旗下的产品,就是科技与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当前这一宝贵的战略机遇期,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信息化。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培育一批新兴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最新科技成果引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创新,让我们的文化产业牢牢占领全球科技制高点,吸引全球的年轻网民关注、感知、融入中国文化。

世界的希望在中国,中国的希望在文化。我们坚信,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的不断深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必定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文化产业姹紫嫣红的春天,即将绽放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东方!

点赞(0)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