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7月8日,青衿致远“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来到云浮新兴县革命老区里洞镇蒙坑新村的梁纪南故居参观和录制团课,传播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文明,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经过1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蒙坑新村。跟随着村支部书记的步伐,我们来到梁纪南故居门前,映入眼帘的就是由新兴县政府颁发的“梁纪南故居”牌匾。我作为微团课录制者,在来之前,我已经了解过梁纪南同志的生平事迹,了解到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梁纪南先辈的人生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一名思政生,同时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后经过理论学习,我认为要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但这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行动起来很难。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能做到的是多参与社会实践,用行动来诠释为民服务。三下乡的活动开展不易,从招募队员、活动的申请和策划、执行开展、总结并形成下乡成果,每一步都来之不易,但这也让我获得了成长的机会,同时也为当地的发展作出绵薄之力,因此我很珍惜。另外,我也发挥自己的特长——宣讲,将更多革命先辈的故事和精神传播出去,将红色江山代代传承下去。 尽管我是一名思政师范生,但是制作微团课的过程并没有我想象中容易。这一过程共经历了文稿撰写、拍摄取景、剪辑成片三个阶段。网络上对于梁纪南前辈的事迹已经讲诉清楚,录制团课的意义不仅要讲诉故事,更要传达情意。这让我感受到讲课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事迹历程,更加要注重的是挖掘精神内核并传达给观众,这才能真正做到让梁纪南同志的形象在大众心里扎根,并能受他的精神影响以此塑造自己,才能够达成红色故事教化育人的根本目的。在网上有许多关于梁纪南同志故事的宣传,但当我真的来到他曾经住过的地方,他的形象才真的在我心里愈发生动起来,我对他多了一份无法言喻的亲切感,他像一位我从未谋面故友,而不是与我毫无干系的一个人。在录制团课时,我能非常自然地表现他的精神气概,而不仅仅只是背诵稿子完成任务。来到这里,我愈发感受到将他的故事和精神通过新媒体传播出去的责任所在。 在录制取景时,我们还来到了蒙坑大队旧址,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梁纪南先辈、梁云泮先辈事迹的介绍,这也让我感受到了虽然当地经济发展并不怎么好,但是乡村文化依然存在宣传的足迹。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当地文化宣传形式的匮乏之处,所以我更感受到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 为了更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发展情况,我们采访了蒙坑新村的村干部梁书记,了解到村庄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公共设施的变化,人口流出问题比较严重,村庄里年轻人较少,因此文化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在逐渐好转,而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感受到乡村单一的文化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书记真诚地和我们交谈,在简单的几句话中我也能感受到他对于乡村文化发展的期待,他也表达了对我们大学生参与乡村建设的感谢。虽然乡村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文化的发展主要是要政府的经费支持,但是这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虽然我们的足迹只有14天,但是每年都会有三下乡的队伍来到这片比较贫困的地区,为当地的文化发展作贡献,乡村文化振兴的接力棒会传到每个人的手上,在我们的团结作用下,我相信蒙坑新村会一年比一年好,乡村振兴的梦一定会开在这片脚下的热土。 在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故事的征途中,我们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每一段红色记忆的重温,都是对革命精神的深刻缅怀,也是对乡村未来希望的深情寄托。三下乡学子携手奋进,共同助力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点赞(0)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