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革命遗迹,探忆峥嵘岁月


开篇细语

佛山大学来佛青年队走进广东省台山市横江村,聚焦“百千万工程”,争做“乡村媒体人”,经过昨天的参观活动,我们了解了横江村的红色文化,今天继续探索当前横江村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状、以及改进的空间等。 


实地访问,看红色文化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村民对本村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与发展意愿,我们队伍通过发放问卷和入户探访的调查方式,深入每一个家庭,记录与收集最真实的情况,稳步推进接下来的调研工作。


为了深入了解村民对本村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与发展意愿,我们队伍通过发放问卷和入户探访的调查方式,深入每一个家庭,记录与收集最真实的情况,稳步推进接下来的调研工作。



我们几乎走遍横江村每个角落,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形式跟村民了解横江村红色文化保护的现状及问题等。总体来看横江村民对本村红色文化发展与传承充满信心。

据一位嫁到横江村的阿姨所表示:来到横江村时,她被村子里浓厚的党群文化和红色文化所深深吸引。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内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文化有了更新的展现形式。当然,目前村里仍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基层人才短缺、红旅创新不足等问题,这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横江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把本次的收获带回去,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提供依据,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有了村民们的积极支持,横江村绿美乡村的愿景正逐步实现。

走进博物馆,纵观刀刻诗人的一生

我们通过蜿蜒的路来到黄新波版画艺术园。艺术园里详述黄新波事迹,展品以时间线和地点线为特点,设计清晰明了。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本打开的历史书,向我们述说着先生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在艺术园里,有着他女儿黄元教授捐赠的6张复印版画、有一首首黄新波古诗以一系列方形挂片作为装饰元素悬挂着,牢牢吸引住观众眼球。


黄新波(1916—1980),广东台山(今属江门)人。1933年赴上海,在新亚学艺传习所绘画木刻系学习木刻,并在鲁迅指导下进行创作。1946年至1947年在香港《华商报》任记者,发起组织人间画会。

由于身边接触到的都是一些进步青年,再加上当时的那年代是一个黑色恐怖的年代,所以黄新波比较激进。他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在16岁的时候发表第一首诗《赶上前线》。在出狱后回到台山,和一些青年一起成立了台山剧社,团结了一批青年力量编排话剧。


        黄新波积极响应鲁迅先生提出的新兴版画运动,得到了鲁迅先生的指导,并且帮助多位诗人创作了诗集封面。他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美术家联盟”等著名组织;自己发起组织“人间画会”。



黄新波一生经历入狱、抗日战争、文革等磨难,却从没放弃过艺术创作。哪怕在文革期间,也坚持手抄陆游、辛弃疾的诗歌,并且对他们爱国与壮志难酬有了更深的理解。优秀版画有《卖血记》《年青人》《控诉》《春华长艳》《创世纪》等。

        

        经过今日艺术园的参观,艺术园很好地记录了黄新波先生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其中令我们惊叹的是,黄新波版画艺术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馆藏进行了数字化综合性保护研究,在红色云展厅等媒介形态嵌入红色精神的传播与传承之中,实现了博物馆数字化采集,促进馆藏文物信息静态与动态管理的互补。

        随着新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博物馆虽然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不能够满足参观者的信息需求和情感表达。而黄新波版画艺术园的数字化建设和应用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黄新波先烈用刀笔刻画出的革命一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唤起我们的爱国情感。

点赞(16)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