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冰玉历史,共绘文化传承——佛山大学设计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均安镇冰玉堂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踏上了“三下乡”的征途,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深入基层,探寻那些被岁月温柔以待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的脚步停留在了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的冰玉堂,这座承载着自梳女历史与文化的圣地,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悟、去传承。


穿越时空的桥梁:探寻自梳女的传奇

       冰玉堂,这座始建于清朝的古建筑,坐落在顺德均安镇沙头管理区,具体位于鹤岭山麓,故又称鹤岭静安舍。冰玉堂是一座两层楼建筑,地下分左、中、右三座。中座供奉着自梳女们信奉的观音,左、右安放着已故的自梳女的灵位,楼上是木做的阁楼,是自梳女的睡眠之处。其建筑面积约为1228平方米,占地近两亩,整体为砖瓦木结构,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砖瓦间透露着岁月的痕迹,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我们将会在这里,亲身感受那份静谧与庄重,体验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冰玉堂的重生:从安老院到文化交流中心

       冰玉堂由旅居新加坡等地的400多位自梳女及留在均安沙头村的100多位自梳女于1948年开始筹建,她们集资8万余港币,旨在建设一个安老院,以供晚年无依无靠的自梳女居住。

在建设过程中,自梳女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原本用于建设安老院的款项借给了政府支持解放事业。次年,政府归还款项并划出土地,协助建设安老院,于1951年正式落成,取名为“冰玉堂”,寓意自梳女们的冰清玉洁。

       冰玉堂建成后,成为自梳女们晚年生活的家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梳女们逐渐老去,冰玉堂在20世纪90年代末便无人居住。1991年,冰玉堂进行了重修,并由当时健在的自梳女和有关部门共同捐资维护。这座建筑不仅见证了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历史和文化,更承载了她们自强不息、自尊自信的精神风貌

       冰玉堂自1951年落成以来,经历了从安老院到文化交流中心的华丽转身。它不仅见证了自梳女群体的兴衰起伏,更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自“自梳女”博物馆挂牌成立以来,冰玉堂已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吸引了无数游客与学者前来探访。每年的传统节日,这里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传承与弘扬自梳女文化的重要阵地。


三下乡的深情对话:文化传承的新使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冰玉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自梳女这一群体逐渐老去,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有限,使得冰玉堂文化的传承面临断层风险。

作为三下乡活动的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民间,与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们并肩而行,共同揭开冰玉堂那层神秘而古老的面纱。这不仅是一场身体上的迁徙,更是一次心灵的朝圣,我们渴望在这片被岁月温柔抚摸过的土地上,寻觅那些被时光遗忘的故事与传奇。我们深知,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与精神的延续。因此,我们不仅仅满足于了解冰玉堂的历史脉络,更致力于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价值。

       希望当地能更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地方戏曲欣赏、历史故事讲述等,让年轻一代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与力量,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相信,每一次的探寻与发现,都是对文化的一次致敬与传承。


荣誉加冕,未来可期

       此外冰玉堂还荣获“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这不仅是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也为均安镇的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冰玉堂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均安镇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本地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活动,推动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百千万工程”三下乡活动的深入推进,我们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连接过去与未来,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冰玉堂的故事,只是我们探索与传承之路上的一个缩影。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






点赞(220)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