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714日电(通讯员 卢思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通过研究非遗,可以加深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文化自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为进一步探究潮州非遗文化保护,佛山大学法学院法润凤城百千万突击队前往潮州市湘桥区采访了这一古老而神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方志伟老师。访谈伊始,方老师便向我们介绍了麦秆画制作的初步工序。他提到,麦秆画的核心在于“变废为宝”,将田间地头常见的麦秆,经过选料、浸泡、刮平、熨烫、剪裁、粘贴等数十道复杂工序,最终幻化为一幅幅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艺术品。这种对自然材料的巧妙利用,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问及您认为学习麦秆画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时,方老师坚定地说:“是热爱。这些年来,大概有百来位爱好者前来学习,但是坚持到最后的不超过3个,因为像我们制作一只小蝴蝶都需要上千次切秆,工序是十分复杂和枯燥的,如果没有热爱而坚持着,可能没办法挺到最后。”热爱可抵万难,但的确,非遗传承人的问题仍是十分严峻的。


点赞(0)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