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7月21日电(通讯员 肖卓然) 晨雾漫过涵碧楼锈蚀的弹痕遗迹,佛山大学法学院"法润凤城"实践队员陈屿的党徽在朝阳下折射出赤金光芒。当无人机掠过广济门城楼青砖,他手中的党史手册倏然展开成LED幕墙——"这三处弹孔藏着'潮州七日红'的信仰密码!"庄严的宣告声中,革命旧址的砖石纹路在数字技术下延展为动态年轮,一场名为《信仰之路》的微团课在千年古城墙下开讲。青石板路上,挽着菜篮的老党员驻足肃立,研学团的红领巾们举起记录仪,百年革命史实正通过5分钟影像语法注入新时代脉动。

牌坊街的市井声浪忽然汇入课堂。在甲第巷37号嵌瓷博物馆前,队员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文旅方针具象为可触案例:文保专家演示用数字扫描技术复原清代木雕契约,法学学子同步解读《文物保护法》第24条如何平衡开发与守护。当游客手机扫描门楣"大夫第"匾额,AR程序即时弹出三维法律注释——产权归属、修缮规范、开放权限等条款悬浮空中,深圳游客王先生惊叹:"法律条文竟在古宅上空跳舞!"

流量在开元寺红墙前核爆。微团课设计的"红色传承者"认证系统引发裂变:游客上传革命旧址打卡照可生成带法律水印的电子勋章,韩江渡轮上的实景答题积分可兑换非遗体验。

暮色浸透韩江时,潮州市委党校会议室内正审阅实践成果。"这不是普通短视频,而是总书记'文旅深度融合'指示的青春注脚。"文旅局长点着数据报告:革命旧址参观量周环比增长300%,《潮州红色文化保护条例》公众知晓度提升27个百分点。涵碧楼讲解员捧出新制作的"法护文脉"手册:"明天起,弹痕玻璃展柜旁将增设法律二维码!"此刻古城华灯初上,游客手机里跳跃的电子勋章如星火燎原——这些由法学青年淬炼的信仰火种,正沿着新时代的传播航道,点燃文旅融合的法治引擎。

点赞(184)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