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第十九届佛山市农业良种良法(玉米)展示推广活动暨佛山大学智慧农业创新成果展在佛山大学AI +智慧农业基地正式启动。这场由佛山大学、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佛山市农林技术管理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盛会,以“校地共建,‘狮’展‘百千万工程’风采;科技赋能,‘玉’见农业AI+未来”为主题,搭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坚实桥梁,为佛山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图源:佛山大学

三大篇章亮成果,科技赋能显实效

活动通过“新农”“智农”“乐农”三大板块,全方位呈现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的亮眼成效。

“新农”篇章中,佛山大学发布甜玉米新品种选育与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成果,现场签署五项产业链合作协议,其培育的“佛甜 10 号”等3个省级主导品种已在广东推广超30万亩。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管办主任卢伟杰强调:“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佛山大学以‘服务三农’为初心、以‘科技兴农’为使命,在畜牧、水产、玉米等领域的科研突破,为佛山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

“智农”篇章里佛山大学AI +智慧农业系统惊艳亮相——通过物联网与 AI 技术融合,实现作物全周期精准管理,让当地作物亩产提升10% 以上、农药化肥用量减少8%。佛山大学副校长曾新安表示:“学校牵头建设的佛山市人工智能研究院,将推动 AI与生物育种、智慧养殖深度融合,让‘科技种田’从理念变为现实。”

“乐农”篇章则聚焦教育赋能,通过研学基地签约,让智慧农业资源成为劳动教育与科普的生动课堂,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校地联动聚合力,多方合力谋新篇


校地协同是佛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佛山大学深耕农业领域六十余载,畜牧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三个一”对接机制(一学院对接一街镇、一学科对接一行业、一企业对接一博士)相关经验入选佛山“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狮山镇以“12345”战略为引领,培育23家农业龙头企业(含 1 家国家级)、457家家庭农场,打造“狮 + 好货”品牌IP,更推出6条“农旅 +”线路带动20万户农户增收。由此可见,佛山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战略性支撑佛山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南海区、狮山镇在种业振兴、三产融合上的成效,为全市农业现代化树立了标杆。


卢伟杰表示,希望狮山镇深化“12345”战略,南海区持续打造农业标杆,佛山大学加强科技联合攻关,让良种良法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活动最后,参会嘉宾走进玉米展示区实地观摩,深入了解佛山大学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实践成效。此次展示推广活动有效搭建了以高校为引领的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的示范平台。

“农业高质量发展,既需高校‘智力引擎’驱动,更需基层政府 ‘实践载体’支撑。”省农科院科技合作部部长袁显表示,省农科院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佛山各方合作,支持市院、校地深化联动,引导更多专家、企业参与佛山农业创新,共同突破农业 “卡脖子” 技术,培育更多优良品种、推广更多先进技术,助力佛山打造都市现代智慧农业特色产业新集群。



点赞(453)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