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顺德区北滘镇北滘社区以“党建+网格”为核心抓手,构建三级网格架构,联动一心社工机构启动“整靓栋楼”专项行动,促进居民参与进行社区建设,焕发社区新活力,推动老旧小区从“五无”(指无物管、无业委会、无自组织、无公共空间、无维修基金) 状态向“可持续自治”转型,探索出超大型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北滘社区“整靓栋楼”焕新行动签约仪式
从0到1:筑牢党建网格体系
夯实治理队伍
人口密度大、区域发展空间小、交通拥堵、停车难……北滘社区作为一个村改居的社区,是典型的超大型老旧社区,常住人口超过8万人,辖内共有242栋建于2000年前后的“五无”街边单体楼,长期面临居民结构复杂、邻里关系疏离、基础设施老化、消防隐患突出等问题,社区党委治理压力突出。
社区党委构建“党委班子成员+网格党支部+党建网格小组”三级网格架构,依托“整靓栋楼”等项目,通过专题培训、互访学习及创投实践等方式,提升网格队伍统筹协调和服务群众能力。
社区内10个居民小组均设立居民工作站,实体化运作并配有专职联络员密切联系群众。依托居民工作站划设40个大网格、435个微网格,居民工作站人员担任网格长,发动楼长、居民骨干、物管等人员担任微网格小组长,构建“社区党委—网格长—小组长(楼长)”三级党建网格治理体系。
联合居民对消防设备更换工程进行验收
以楼栋大门改造为切入点,社区通过“业主推选+个人自荐”机制选拔110名楼长,组建127栋“邻里互助楼”,常态化开展住户联络与民情收集,累计化解养宠纠纷、违规充电、油污乱倾倒等邻里矛盾50余件,实现楼栋自治从“零”到“一”的突破。同时,积极推动楼长队伍向“街坊会”升级,孵化53个楼栋自治组织,构建以网格长、楼长、街坊会为核心的治理动员队伍。
依托“政法干警进网格”机制,在楼栋自治组织中设立 “法治议事角”,由驻点政法干警提供义务法律咨询,针对外墙修缮责任认定、天台渗漏维修等易引发邻里纠纷的焦点问题,开展精准普法宣讲,运用法治思维厘清住户法定责任与约定义务,确保自治决策不偏离法治轨道。
2024年,北滘社区对40个网格长和300个小组长进行系统培训,目前已有14名网格长能够独立自主申报项目,建立以北滘社区党群先锋队为核心的志愿服务体系,培育环境整治突击队、邻里调解智囊团等特色分队,累计服务时长已超1000小时。依托“网格连心·百滘共融”“整靓栋楼”“魅力‘滘’才”等项目,居民“自己家园自己建”的意识在这支治理队伍的带领下逐渐苏醒。
30多户居民齐动手清理天台垃圾
“近年来推进社区营造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培育了一支干出成效的治理队伍,在网格长和网格小组长的带动下连接了社区的资源,一起推动社区营造工作,部分的居民在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有了改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逐渐形成。”北滘社区党委副书记梁结颜说。
群策群力:探索创投赋能项目
激发内生动力
为破解老旧楼栋改造资金短缺、参与度低等难题,社区党委创新探索,以微创投项目为纽带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专业赋能+居民参与”治理模式。
建立“慈善资金+社区投入+居民自筹”1:1配套筹资机制,以25万元种子资金撬动居民自筹32万元,近3年累计实施改造项目共计113个,覆盖老旧楼宇67栋,解决了外墙修缮、消防设施升级等多个“急难愁盼”问题。
居民议事会
针对居民参与度“冷热不均”现象,北滘社区聚焦“共同体意识”,通过组织街坊议事,做大家想做的事,做大家可以做的事。同时运用“微创投+积分制激励”的模式激发居民的参与度。参与度高的居民可以通过网格微创投的方式申请社区配资开展活动或空间微改造,一般的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可换社区服务或荣誉,形成“助人者得助”的良性循环;社区也会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和不同网格的特点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
2024年,北滘社区推进“十村示范”南北塘公园改造时,网格长陈健钗带着其他网格长挨家挨户收集需求,发现年轻人想要健身步道,老人更关心休息椅。最终通过“居民议事会”达成共识:步道绕行花坛,每隔100米设座椅。
网格议事会
在北滘社区,像陈健钗这样的网格长及小组长、楼长的角色,就是“翻译官”和“桥梁”——把政策语言转化成居民听得懂的“大白话”,比如用“楼道微改造”代替“空间优化”,用“小菜园”激发参与热情。
陈健钗表示,关键就是“先倾听、再提案”,让各方觉得“被看见”。“社区营造不是‘涂脂抹粉’,而是让居民自己动手‘绣花’,从‘旁观者’变‘主角’的过程。”陈健钗如是说。
刚柔并济:健全自治制度体系
推动常治长效
北滘社区以老旧街边楼焕新行动为契机,搭建“制度约束+情感凝聚”双轮驱动平台,培育居民主体意识,推动自治常态化。
引导6栋楼宇以《民法典》物权编、《物业管理条例》为依据,建立“楼栋备用金”制度,在社区法律顾问指导下规范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全流程,通过按月自筹管理费实现公共设施常态化维护。推动制定楼栋公约,将民主议事、群防群治、消防安全等纳入住户行为规范,推动治理效能从“短期焕新”向“长效保持”转变,筑牢基层依法治理根基。
同时,社区依托“楼栋天台计划”,开发天台、楼梯间、楼下内街巷等作为居民议事聚会的公共空间,开展节庆聚会、楼下游园活动共计18场,通过线下活动将“陌生邻里”转化为“治理伙伴”,实现“物理空间焕新”与“社区情感重构”双提升。
城市天台计划改造前后对比图
“不仅整靓了栋楼,人也变靓了。”楼长欢姐说。
“我们搭建‘社区党委+社工+网格长+专业人士’的网格化多元赋能体系,完善微创投机制,形成‘基金会+慈善会+社区+居民自筹’的资金保障体系,形成‘街坊会+维护公约+城市天台计划+楼栋备用金’的可持续自治机制。”北滘社区党委副书记梁结颜分享道。
北滘社区的网格治理模式为顺德社区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接下来,顺德将积极探索推广“网格+”精细化治理模式,区委政法委将指导各个镇(街道)加大培育网格长、楼长及街坊会等活跃的网格治理主体,抓准内生驱动力,政社协同让网格治理可持续运行,共同建设平安和谐村居。
(来源:顺德政法、顺德城市网、北滘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