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近年来,佛山深入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引导各方力量深度参与基层平安建设,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佛山政法”公众号推出平安村(社区)专题报道,展示各区各单位深入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当商品楼楼梯口的
杂物间因“身份不明”
屡遭居民怨言
如何解决争议?
而生活中的“雨天”
更是考验社区治理的试金石:
老化的下水管道
在雨天溢出污水;
枯枝腐叶堆积让公园
成为蚊虫滋生的温床……
不过,这些躺在社区档案里的琐碎“小事”,最终都被顺德大良北区社区的“基层治理”系统标成“已解决”。
2025年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顺德大良北区社区一直以来致力于回应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将“群众小事”作为“治理大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顺德大良北区社区,了解这些“小事”背后的治理智慧。
社区治理,是街坊齐心协力把烦心事解决在“家门口”。早前,大良北区社区的小区排水管已老化,撑不住塌了下去,平时水流得慢但也凑合用。但排水管始终架不住下雨天,楼上住户再加上附近多炖汤店、火锅店的大量排水,这条下水管也“顶唔顺”,——污水咕嘟咕嘟往大马路返涌出来,气味十分难闻。
网格员约上城管、施工方商量下水道维修方案。
网格组长祺姐立马拉上网格员、城管还有施工队,把店铺老板喊到现场指给他们看:“下水管撑不住了,要大家集资换新的。”尽管事情很急,但一提到钱大家都不乐意。
看着污水横流的马路,闻着时不时飘来的臭味,网格组长祺姐表示:“这件事不能等了!”网格员们约上施工方,一家家上门解释排水管维修的利害。“磨了一段时间,最近差不多凑够钱了。”祺姐为此舒了一口气,他们也在同步跟施工方沟通维修下水管道的事情,“最起码可以帮他们解决流水堵塞的问题,居住卫生也会更好。”
社区治理,是多方共治的“证据战”。大良北区社区一商品楼楼梯有两个杂物间屡遭居民投诉违建,一个位于楼梯口,另一个就在楼梯底下。
楼梯口的杂物间,有居民说是商品楼自带的,却无人能证明其合法性。
网格组长阿萍发现大家对这件事的反应比较激烈,马上把这个情况跟城管部门反映,并调查该杂物间的“出身”。去相关部门翻遍资料无果后,阿萍灵光一闪:“屋主出租时登记过房产证!”果然,杂物间赫然写在附页,现场量楼梯口杂物间的尺寸与房产证分毫不差。以前靠嘴皮子劝,现在各部门联合一起查、摆证据,居民自然也就接纳了这个事实。
然而,楼梯底的违建杂物间才是硬骨头。该楼梯空间本来就小还被占用,导致居民出行不方便。
商品房楼梯底违建的杂物间。
然而一涉及拆违建,也不是说社区一个人说动就能动。当时,社区联合相关部门,经过公示和通知后,告诉屋主:“这是违建,不拆的话社区就要组织相关执法部门来拆。”但屋主一直没有出面去协调。最终,社区协调执法部门以及工程队拆除了违建部分,“我们做好执法录制,把屋主那些比较珍贵的物品统一保存起来。”阿萍说道,“楼梯底杂物间清空后,再也没有听到哪个居民提起这件事。”
社区联合相关部门拆除违建。
楼梯底回归原本面目,居民出行方便多了。
“按照以前的方式,以居民小组长的口头劝告或者贴通知,可能没能够做得那么彻底、到位,真正执行下来会有很强的无力感。”据悉,从2024年6月起,大良北区社区全面推行“统一调配、多元融合、一格多员”的基层治理全科网格模式,组建七个网格片区工作小组,小组长、综管员、消防部门人员等下沉网格片区,参与开展大良北区社区全科网格化工作管理。“现在建立全科网格之后,真正把所有的部门的力量集中起来之后,就可以真正去解决这些堵心的事情,非常高效。”阿萍说道。
社区治理,是一场“民主实验”。大良北区社区的连桂公园曾因环境脏乱饱受诟病。枯枝枯叶堆积成山,动物的粪便随处可见,老鼠和蚊虫的肆虐让居民们望而却步。居民们和网格员念叨了一段时间,终于在去年年底,社区决定对公园进行改造。
连桂公园改造前。
“改造前,我们发问卷到居民家中征求意见。”网格组长阿悠回忆道,“有人很支持,有人觉得无所谓,还有人担心增设车位和运动设施会影响他们的车辆出行。”居民们的意见给了社区新的思路。经过和相关部门的多次沟通和调整,改造方案最终落地。
公园如何改造?引发居民“头脑风暴”。
如今,改造后的公园焕然一新。阳光透过修剪整齐的树木洒在草地上,孩子们在新增的运动设施旁嬉戏,老人们则坐在新设的石凳上聊天。“虽然改造过程中有少数反对意见,但看到公园的变化,大家的态度也逐渐缓和了。”阿悠笑着说道。

连桂公园改造后。
无独有偶。建成于1993年的锦绣二村,是顺德最早一批商品房之一。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缺乏电梯给高层住户,特别是老年人,带来了出行上的不便。有些老人家因为楼层高,可能一年都下不了几次楼。
大良北区社区锦绣二村加装电梯推荐会。
加装电梯这件事,高层住户心心念念,低层住户担心采光;加装电梯的费用如何分摊、后期维护费用怎么算……一时间一堆难题摆在了眼前。当即,大良北区社区联系了小区党员、志愿者、楼长等,用了3周时间挨家挨户收集小区住户的意见,经过大家不断的协商和讨论,终于商量出了一个既考虑低层住户利益,又兼顾高层住户需求的合理分摊方案,成功集资安装3台电梯。
锦绣二村安装电梯后。
如今走进锦绣二村,耸立在老旧小区中的崭新电梯引人注目。老人家上下楼方便了,电梯也收到了小区住户大量好评。
社区治理,还藏有“党群志愿服务”的力量。梁楚荣是一名医院医生、党员。他从专业和自身经历的角度,看到现在很多小孩存在脊柱侧弯、老人存在骨质疏松以及膝关节磨损的情况,于是在社区开相关的公益科普讲座。“我腰疼”“我膝关节疼、颈椎疼”……居民经常带着“问题”上课,所以梁医生就会针对这些问题开课,让他们在日常生活里、家里面就能解决这些疼痛,这对居民来说也很实用。“我们觉得公益是一个很伟大的事情,只要参与了就可以帮助到很多人。”梁医生说道。
梁楚荣医生在大良北区社区开健康知识讲座。
据悉,大良北区社区有370名在职党员,更引进了像梁医生这样的专业党群志愿服务队,涵盖护眼、康养、义剪、电器维修、交通等。他们定期探访独居老人,每月“30分钟”陪伴拉家常,帮助发现居民生活中的小问题,发挥专场义诊量血压、花艺制作……社区志愿力量逐渐强大,居民生活也更顺心。

志愿者开展迎春美食分享活动。
在大良北区社区,也有一批人逐渐被这股志愿力量感染。
年前,在大良北区社区工作的英姐探望中风独居的铨叔时,发现他行动不便,不方便做饭。“感觉他很失落的样子,别人捐赠给他的冰箱和电视也没拆封……”看着桌子上一堆瓶瓶罐罐的药物和冷清的住处,英姐实在不忍,于是过年期间下班后帮铨叔煮饭。而铨叔也从“你煮什么就吃什么”到点名要吃鱼吃鸡,精气神肉眼可见地好转。
虽然英姐的时间变得更紧迫,但英姐表示:“在北区社区,我经常看到很多义工、热心人士关心困难户。大家都十分热心。俗话说‘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大家都是工友,有需要的时候,我就帮助一下。”
大良北区社区志愿服务浓厚氛围浓厚,一些原本不是志愿者的群众也纷纷加入其中。
“基层治理”“全科网格”“议事协商”——这些看似“高大上”的政策术语,落在社区生活的褶皱里,不过是居民电话本里那个随时能拨通的“珍姐”“阿萍”“阿斌”……他们不穿制服、不喊口号,却像活字典一样摸透政策的门道:哪条路归消防管、杂物间有没有“合法身份”……居民眼里剪不断理还乱的糟心事到了他们手中总能理清。“我们不能期待嘉许,能把事情解决好,他没有再来投诉就是最好的认可了。”一位网格组长说道。
毕竟在社区,最好的“治理答卷”不是挂在墙上的流程图,而是阿婆的一句:“上次那事,多亏有你。”
(来源:顺德城市网、大良北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