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是题中之义。“1”是指规范基层综治中心建设,实现“一个中心管平安、一个平台抓治理”;“6”是指发挥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基层政法和综合网格、网格员力量,以及“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作用,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N”是指广泛发动社会其他综治力量,多方共同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佛山政法微信公众号推出“1+6+N”专题报道,充分展示各区各单位以完善“1+6+N”工作体系助力“百千万工程”。

近日,顺德基层治理案例《“党政社企民”协同共治——全面推广社区营造“1+4+X”创新基层治理的“顺德实践”》在全国724个案例中成功突围,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4)”。

自2013年以来,顺德持续开展社区营造实践,坚持“抓源头、稳底盘、治未病”工作原则,在持续创新探索中走出极具顺德特色的党建引领社区营造“1+4+X”模式,推动基层社会事务的多方参与和合作共建,构建党领导下富有活力的协同共治格局。

截至2024年6月,全区累计有180个村(社区)开展社区营造实践,占全区村(社区)87.4%,打造“社区营造之星”66个。累计带动村(社区)开展基层治理创新项目超1200个,孵化培育社区组织1357个,培育社区骨干40000多人,带动党员、群众、企业家、乡贤、社会力量超过120万人次参与社区治理。

在全国社区发展与社区营造群年会上,顺德社区营造获得全国“三最好”(县域系统性最强、社会协同性最给力、本地力量最蓬勃)和“五特色”(解决具体问题有效、文化资产利用充分、全域项目资助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大、模式经验提炼精准)好评。

强“生态”,治理体系更加系统完备

通过多年来大规模社区营造实践,顺德以城乡社区为单位,以项目为纽带,搭建起“区-镇-村”三级协同、“党-政-社-企-民”多方参与的纵横联动体系,依托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智库和枢纽平台构建专业支持体系,推动实现基层治理从治理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到统筹有力、协同共治的转变。

区级层面,由顺德区委政法委加强政策引导、统筹指导,并建立党政各部门、区镇村之间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创新项目试验孵化、工作手册指引、评价体系促建、指导员队伍结对赋能等方式,使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社区营造工作有资源、有方法、有抓手。截至2024年,区级依托“众创共善计划”创投平台投入3587.2万元,带动镇村和社会资金9501.3万元,落地项目365个。镇街层面,由各镇(街道)实施村(社区)分阶分类指导,配套资金和培训资源。村居层面,由各村(社区)党委引领构建片区、村(居)民小组、网格、小区各级党组织体系,凝聚社会组织、居民、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顺德每年初组织区党政部门、各镇(街道)综治委以及村(社区)“两委”、社会组织代表开展社区营造工作部署会议和交流会。

与此同时,顺德通过建立强有力的社会协同体系,撬动区镇慈善会、基金会、企业等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如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和美社区计划”投入1.51亿元、资助881个项目;161个村(社区)成立社区基金,向企业、群众募集资金超1亿元,有效缓解基层治理缺人、缺钱的困境。

勒流街道东风村成功募集超过630万元,建立顺德首个不动本的乡村社区共建基金。

促“善治”,治理效能更加持久有力

顺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以抓源头、治未病为导向,通过建立矛盾协商机制、畅通党群沟通渠道、重建干群信任关系,以“善为”促“善治”,助力基层治理顽疾的破题攻坚和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顺德容桂的华口社区,曾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社区两委曾因历史遗留问题受群众误解,干群关系紧张、难以缓解。社区通过开展“众善乐融”共治项目,提供包括长者素食饭堂及长者爱国法治教育、身心健康服务、志愿服务等,积极调动党员、志愿者与企业出资出力,促使居民关注和参与当下服务共建。这种柔性治理方式促使社区内部矛盾得以软性消化,营造了凝心聚力的社区氛围,成功推动问题村从“软弱涣散”向“善治有为”转变。

容桂华口长者志愿者带领青少年体验农耕文化。

为更好地回应群众诉求,顺德探索推广“和议调解工作法”、城镇小区“三红工作法”,结合网格划分缩小议事单元,议事范围从重大事项,拓展到化解邻里纠纷、维护社区人居环境、公共治安等领域,健全“收集需求-协商解决-公示结果-共同行动”的问题解决闭环,活用“村居约请+部门报到”“书记约请”等机制,促进群众诉求理性表达和“直通快办”,激发基层自治和解纷活力。如北滘镇北滘社区依托党建网格体系,做精做细“五无”老旧街边楼“最小治理单元”服务,成立127栋“邻里互助楼”,组建“网格长+楼长+街坊会”治理架构,向社会、居民募集超32万元资金,联动相关职能部门、法律、施工等专业“智囊团”,3年来持续解决外墙剥落、消防隐患、天台渗漏等楼栋“急愁盼”问题113处。

北滘社区街边楼居民参与天台改造。

与此同时,顺德还依托全区“1+10+206+1590”网格工作体系,探索“网格员+治安员+信息员”风险排查和网格服务模式。由基层党组织统筹、撬动社会资源,吸纳党员、志愿者、村民小组长、街巷长、治安员、“五老”人员、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通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化身信息员,推动矛盾排查化解触角向下延伸,织密风险隐患“排查网”。如龙江镇左滩村由网格员成立长者八段锦队伍,在锻炼身体、拉家常的同时,把队伍变成治理工作的延伸和前哨,聆听村民需求、收集小组意见,做到小事即时化解,大事及时汇报、流转处理。

强“筋骨”,治理主体更加协同多元

建强基层治理“主心骨”,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企业、专业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为纽带,以驻村律师、治安员、网格员法治力量保驾护航的基层协同体系。

由区委政法委、区民政人社局协同联动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清华大学等资源,开展基层治理人才研修班,建立“书记交流互学平台”,锻造一支思维系统、领导力和行动力优秀、群众沟通和问题化解能力扎实的基层核心团队。截至2024年10月,举办近450场培训,覆盖镇(街道)、村(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参与人员近1.7万人次,培养“头雁”483人。区内优秀实践者还化身社区营造推动者,形成“讲师团、通讯员、指导员”三支队伍。

2024年顺德区基层治理人才研修班在清华大学举办开班仪式。

与此同时,顺德积极挖掘培育社区骨干和社区组织参与治理,截至2023年底,孵化培育社区组织1357个,联动驻村律师、治安员、网格员等力量,做实平安建设、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整合村小组、街坊互助会、业委会、物业公司、楼长、乡贤等力量成立共治委员会,培育议事协商类、邻里纠纷调处类、平安联防类、法律宣传类等社区自组织,自主开展普法德育行动、矛盾纠纷调解,带动超过120万人次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社区矛盾问题群防群治。在大良西山上筑小区、容桂中怡·一品豪苑小区等30个人口规模较大、矛盾纠纷较多的住宅小区设立矛盾纠纷联调工作站(法律服务工作站),提供民意收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引导居民“讲信修睦”、依法依规解决问题。针对新市民管理难融入难问题,大良近良社区、龙江苏溪社区和均安新华社区动员治安员、网格员、出租屋主、经营方、新市民代表,成立出租屋互助联盟会或开展出租屋评星,联动综合网格小组做好日常巡查、政策宣传、人居环境,提升新市民群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苏溪流动哨兵队划分出租屋二轮车辆安全规范停放位置。

(来源:顺德政法)

点赞(0)
立即
投稿

网信佛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