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公里,是从佛山三水到新疆喀什的距离,也是一名检察官用责任与深情走过的援疆路。今年5月,这位来自三水区人民检察院的林隆才告别岭南,踏入新疆,开启为期半年的援疆工作,用专业和坚守书写粤新两地的检察情缘。
林隆才在新疆喀什分院开启为期半年的援疆工作
异乡初至,温情相助
初抵喀什,迎接林隆才的是漫天的黄沙与干燥的空气。六月仍不时袭来的沙尘暴,让工作和生活都多了几分不适。喀什地区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与广东省面积相当,一些偏远县区距离市区达两三百公里。“提审一次,路上来回就要8小时。”他坦言,一开始确实倍感压力。
除了适应自然环境外,工作方式也需要适应。喀什地区民族结构多元,维吾尔族占90%,汉族仅占8%。为了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与诉讼的权利,当地检察机关的案件分为民语系案件和汉语系案件,这就需要不同部门、不同民族的检察人员密切配合,团队协作是工作的主旋律。
林隆才参与案件讨论
在他初到喀什时,喀什分院就已为他做好周全安排,让他备感温暖,还根据他的业务专长,将其安排到第一检察部。部门同事还向其详细介绍喀什地区检察工作的特点与注意事项,同事们的亲切关怀,让他很快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林隆才动情地说,“这里的同事真正做到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事来了没人躲,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氛围,让他迅速融入了当地的工作和生活。
不负使命,攻坚克难
林隆才在喀什分院第一检察部挂任部门副主任,主要负责协助完成二审上诉案件的审查工作。其中一起6人赌博案件令他印象深刻,案卷多达三十余册,时间紧、任务重,部分上诉人作无罪辩解,质疑案件证据的合法性。
面对复杂案情,他没有退缩,主动加班加点,与一审承办检察官、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反复沟通,对全案证据材料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审查。“每一个证据都要经得起考验,这是司法公正的底线。”他语气坚定地说。通过逐一排查证据合法性,针对薄弱环节开展补充调查,他最终顺利完成了案件审查工作。
林隆才在处理案件
两个月间,他协助办理了多起二审上诉案件。面对挑战,他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了解案情、逐一排查证据,依法提出审查意见,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水平。他还协助喀什地区纪检部门开展相关案件的调查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补充完善相关证据的意见建议,为案件依法处理提供参考,相关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
此外,他还参与了多起重大案件的讨论,如拟判无罪诈骗案、罪与非罪争议的洗钱案等。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务经验,他为办案团队提供了多角度思考与方向建议,成为大家信赖的“靠谱战友”。
经验西行,情谊东牵
援疆,于林隆才而言,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与成长的双向奔赴。他深知,自己既要当好喀什检察先进经验的“学习者”,也要做好佛山检察经验的“交流者”。
在了解当地办案流程后,他借鉴佛山检察刑事案件文书质量管理的经验,协助对喀什地区普通刑事检察部门的案件文书质量开展核查。其间,他逐份审核,耐心与承办人加强沟通并提出修改建议,有效提升了文书制作的规范性。同时,他还计划撰写文书质量分析建议报告,为提升喀什地区刑事案件文书质量提供持续助力。
今年6月,新疆区院举办公诉人法庭论辩赛,他还主动为喀什分院参赛队员提供赛前指导,把自己以往参赛的辩论技巧和实战经验分享给大家,帮助队员提高辩论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
然而,真正触动他的,不只是经验的传授,更是这片热土上的坚守与奉献。不少同事都曾在东部沿海地区求学,但毕业后毅然回到这片土地建设家乡。这份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敬业精神,深深触动了他,也让他更加明白此行更深刻的意义。
“我会继续当好粤新两地检察业务的桥梁纽带,不仅要把佛山的经验带过来,也要把新疆的优秀经验带回去。”林隆才表示,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援疆经历,为促进两地检察业务交流、增进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援疆工作还在继续,林隆才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在这个距离佛山三水五千公里的地方,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检察人的责任与担当,助力喀什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三水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