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耕红色文化,筑牢青年理想信念根基,让青春力量融入红色精神传承,佛山大学管理学院稻香实践团奔赴江门台山市斗山镇横江村——这片浸润红色历史、承载侨乡风骨的土地。这里既见证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也成为华侨精神与红色基因交融传承的生动课堂。
江门台山市斗山镇横江村,坐落于江门东南部,这片古老而又满含红色底蕴的土地,不仅见证着岁月流转中乡村发展的时代变迁,更留存着革命岁月里激昂壮烈的红色印记。作为革命老区,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无声诉说着往昔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为人民幸福披荆斩棘、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当稻香实践团的脚步踏入横江村,走进烈士陵园,探访横江村委会,走访村民院落聆听侨乡往事,便开启了与红色历史对话、汲取奋进力量的征程。他们以青春之姿探寻红色足迹,助力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光芒。
01 触摸历史温度 传承烈士精神
坐落于横江村的斗山镇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纪念碑巍峨矗立,静静诉说着往昔峥嵘。这里安息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身的十六位英雄,斑驳弹痕与碑文里的姓名,如周俊跃、吴辉良等来自五湖四海的烈士,串联起一段段热血篇章—— 抗战岁月中,英雄儿女以碉楼为堡垒,用血肉之躯阻击侵略者;革命征程里,志士们舍生取义,将信仰熔铸为不朽丰碑。
在横江村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伟明的带领下,稻香实践团成员列队肃立,默哀致敬,凝视碑文追溯英烈足迹。从“热血一洒慰故土”的壮烈,到“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的传承,陵园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传递着 “无畏艰险、家国为先” 的红色精神,让青春心灵与革命先辈的信仰共鸣,筑牢 “以青春护家国” 的信念根基。
02 聆听发展足音 践行红色传承
走进横江村村委会,红色基因正以创新姿态延续传承。这里不仅是乡村治理的 “指挥台”,更是红色文化活化的 “主阵地”:深挖黄新波等革命先贤事迹,打造红色主题长廊、版画艺术园,让红色故事“可视化”;整合华侨文化、耕读文化,以“红色 + 侨乡 + 研学”创新模式,让古村落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 “活教材” 。
在与黄伟明书记交流过程中,稻香实践团了解到:横江村正以“红色铸魂、产业赋能”为路径,借“百千万工程”东风,盘活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 —— 从稻蔬轮作的“致富田”,到旧米厂改造的“文旅综合体”,红色精神正转化为发展动能,诠释着 “传承初心、实干兴村” 的时代内涵。这让稻香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红色传承不止于铭记,更在于以行动续写奋斗,让革命精神照进现实。
03 对话侨乡村民 侨心映红基因
在横江村的走访中,稻香实践团与村民深入交流,从他们的讲述里,触摸到红色文化与侨乡发展交织的独特纹理。

村民还提到华侨为村庆捐资、修缮祠堂、铺路筑桥的细节,与烈士陵园里 “家国为先” 的碑文形成跨时空呼应: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守护乡土,华侨以奔波半生的积蓄反哺桑梓,两种形态的 “奉献” 同属红色基因的延续。
那些曾见证华侨艰辛奋斗的碉楼窗棂,未来将映照着研学青年的笔记;华侨带回的西洋摆件与烈士用过的煤油灯并列陈列,无声诉说着 “无论走多远,不忘来时路” 的共同信仰。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让侨乡的桑梓情怀成为红色文化最生动的注脚 —— 它证明信仰不仅是硝烟中的冲锋,更是和平年代里对故土的坚守与建设。
从陵园丰碑到村委蓝图,再到村民口中的侨乡往事,横江村红色探访之行让稻香实践团读懂:红色精神是侨乡大地的“根与魂”,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指引着未来的方向。作为青春力量,我们当以先辈为镜,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以实干担当传承使命,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璀璨光芒,让青春在红色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