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记

【美丽湾区】佛山三水探索政企合作治水新路径

政企合作治理黑臭水体,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迈出成功一步。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该镇邓坑村涌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通过验收。邓坑村涌也是全区今年新纳入城乡黑臭水体整治目标的11条水体中,首条通过竣工验收的水体。

佛山三水:以艺术为媒,展现乡村振兴亮点成果

49件粮食纪念票证收藏入馆、创意良仓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工程全面完成、乔十光漆艺工作室正式对外开放……7月11日,佛山文创古镇粮食博物馆粮食纪念票证捐赠仪式暨乡村振兴项目参观活动对外展示了乡村振兴亮点成果。

佛山三水陈氏大宗祠:昔日家族祠堂,今成公共家园

7月27日,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陈氏大宗祠第九届暑期夏令营书画培训班开班。未来15天,70名青少年将在此学习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国画、素描。他们当中,既有白坭本地人,也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位于白坭镇祠巷村的陈氏大宗祠,不仅是一个借古开新的公共文化空间,更是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推动社区融合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其所在的富景社区是白坭最大的村居,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两倍。 近年来,白坭镇在富景社区开展社区融合试点工作,以祠堂为载体、文化为纽带,推动本地人与外地人融合,探索共建共享共融路径。外来务工者的归属感,便是其探索成果的最有温度的注脚。

佛山三水白坭智能文化家:产业工人的精神文化家园

在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一座集文化、艺术、体育为一体的智能文化家为百姓提供着家一般的服务,已成为外来工人的周末“打卡”点。自2018投用以来,公益文化服务不断向区镇村园企延伸,白坭镇智能文化家已吸引超30万人次到访,滋养着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年前从河南来到白坭的聂文战,见证了白坭的变化,也是这里的常客。他说,开放的精神家园,让他和家人深深融入这座温暖而亲切的城市,这也是精神文化小康的一种体现。

央媒到访佛山三水,聚焦“祠堂+文化”基层创新

“陈氏大宗祠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2013年重修竣工并对外开放,不管是本地人或是外地人,都可以到祠堂里感受祠堂文化、本地文化、红色文化。”陈氏大宗祠内,守祠人陈达荣为央媒采访团介绍祠堂情况。 8月23日,由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央媒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到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开展实地采访,深入了解三水“祠堂+文化”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下基层、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从“一时美”到“持续美”,三水白坭这个村有什么妙招?

在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富景社区下灶村,房屋前后干净整洁,公园鸟语花香。“现在村子里很干净,大家都不会乱丢垃圾,也不会乱摆放,村规民约有奖惩措施的。”在村内开小卖铺的陆婆婆介绍,村里新修了道路、公园,环境变化非常大,周末回村的人也多了起来。

佛山:游文创古镇 品白坭春色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人间四月天,佛山西江之畔的文创古镇三水白坭,春色满园、风光旖旎。

【乡村振兴】佛山三水:白坭文创古镇的活力密码

时针拨回2019年,从广州天河总部派往佛山文创古镇运营创意良仓的梁逢赞,工作重心将放在三水区白坭镇。梁逢赞的身份,是起点国际创新工场的联合创始人、总经理。这一年的10月,文创古镇被正式命名为佛山市首批6个市级特色小镇之一,也是三水区首个市级特色小镇。

三水鸡煲蟹:地道食材与秘制酱料烹出诱人鸡煲蟹

在佛山三水白坭,有一道别具特色的地方料理:鸡煲蟹。鸡肉吸收了螃蟹的鲜,螃蟹又混合了鸡肉的甜,在酱汁的调和下,两种食材相融合,做出了“1+1>2”的美味。汤汁更是醇厚香浓,食客们用它拌饭,能吃上三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