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我们的脱贫致富生活·农副产品篇

瓜果飘香、鸡牛成群。在佛山市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的对口帮扶下,廉江市横山镇谭福村致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两地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养殖产业和种植产业齐头发展。村民们脱贫致富新面貌,朝着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奔进。

顺德广绣走进凉山,一根绣线绣出脱贫致富新画卷

9月9日一大早,在四川凉山美姑县第一刺绣艺术工作坊,20岁的海来尔西娴熟地将发丝般的绣线穿过绣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幅色彩绚丽的彝家飞鸟图很快跃然绣布上,线条流畅,细节鲜活。 一个月下来,海来尔西不仅可以增收2000多元,还能顺便照顾好14个月大的孩子。刺绣工作坊内,彝族妇女在“飞针走线”中,一幅幅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

佛山三水白坭:活化乡村祠堂,变身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通过祠堂文化+,将陈氏大宗祠打造成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宗祠下设书画、乒乓球、龙舟等13个协会,定期开展活动。村民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在这里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水青岐渔业产业园安装“最强大脑”,打响脱贫攻坚战

2020年,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和青岐村分别入选广东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专业镇村名单,青岐村内的“佛山市三水区渔业产业园”,引入了一批具备强大科研实力的院校进驻,与园区内的养殖企业建立紧密型科研联盟,加强科研合作,为园区安装上“最强大脑”。其中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白金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就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金丰产鲫、加州鲈“优鲈3号”“鼎鳜1号”鳜鱼等性状优良产品,其中白金丰产鲫和白金优鲈系列产品还获得了国家新品种认定。白金水产还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养殖户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实现增产增收。

一口爆汁、甘甜无渣,3000亩“致富果”种下了!

宽阔的金沙江静静流淌,在大地上切削出深深的峡谷。8月11日,沿着谷底蜿蜒狭窄的山路,记者驱车来到距离雷波县城近百公里的卡哈洛乡大火地村,探访大火地优质脐橙种植园。

“黄皮果”变“黄金果”!这个佛山女书记把湛江黄皮卖到

7月,湛江市廉江市河唇镇风梢村喜迎丰收,近3000亩黄皮果树缀满金色果实。这个圆滚滚的小果子,凝聚了村民一年的辛勤劳作,承载着村民们脱贫奔康的期望。 风梢村是佛山对口帮扶的省定贫困村,山多地少。佛山扶贫干部蔡红辉,牵头改良风梢村本土果树,嫁接“贵妃黄皮果”,结出致富果实。昔日无人问津的小果子变成了市面热销水果。这个 "水果之乡 "走出一条甜蜜的脱贫之路。 2016年至2020年,蔡红辉两度主动请缨扶贫奋战扶贫一线,成为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工作组163个驻村书记中仅有的两位女书记之一。

《寻味》

本片以佛山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覃柳杨为创作原型,以其创办食用菌种植企业,先后克服了技术落后、销售遇阻、资金不足等难关,开设以烹饪食用菌为主的“柳姑婆”连锁主题餐厅,举办乡村旅游蘑菇文化节,打造佛山市高明区内首个以蘑菇文化为主题的“鹏鹄蘑菇小镇”,成为集生产、销售、观光为一体的高明农业生产示范名片。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尤其是妇女群体学习种菇,并录用女员工到公司及餐厅工作,带领大家走向小康的励志故事。

扶贫印记/山海协作 结出脱贫幸福果

在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洛莫乡瓦尔村,50岁彝族大叔阿的克吉莫终于敢出门了。过去三年,他的右眼因为葡萄膜炎出现虹膜粘连、瞳孔变小,眼睛疼得受不了,逐渐丧失视力。是佛山医疗专家和慈善资金让他不花一分钱治好了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