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荒山野岭变“金山银山”!高中教师见证佛山扶贫力量!

漫步在云浮市郁南县平台村综合种养小区,遥望山头上的现代化肉鸡养殖棚,冼志达如数家珍:“2017年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200亩的荒山,佛山扶贫工作队进驻平台村后,就逐步把这个荒山变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平台村属省定贫困村,由佛山市教育局帮扶。而平台村驻村第一书记冼志达则是来自佛山市第一中学,是高中物理高级教师,曾任高三级长。对于扶贫,他是一名新兵。然而扶贫和教育,在他看来异曲同工。

扶志智,奔小康

2016年5月佛山禅城区公安分局民警缪海林派遣湛江廉江市横山镇峥角溪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从人民警察到扶贫干部,面对新的岗位,缪海林克服重重困难,在新的岗位上尽心尽责,谱写新的篇章。 在“输血”和“造血”工程上,缪队跟广大村民同一战线,积极鼓励贫困户科学种植,新创增收 。 驻村四年以来,用一双不喊累的“勤快腿”两天三头地往村里走,从一个白净的小伙晒成了“黑包公”,使得扶贫工作硕果累累。

通往幸福的路

路,可以是山间的一条羊肠小道,也可以是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可以是挥洒激情的崎岖青春路,也可以是人生从平凡通往成功的路。有一条路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感情,那就是我外公带着全村人民花五年多时间,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出来的路——栗咸公路。这是一条带着全村人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生活的路。 外公的故事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的,但其实这只是中国九千多万名共产党员的缩影,他们时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里,勇于担当,临难不却、履险不惊、受屈不计,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脱贫攻坚战中成为先锋队、带头羊,特别在这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村里还有几户交通无法通行的偏远户,也拎包入住到大路边的精准扶贫新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今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佛山白坭:四好农村路牵动乡村“美丽经济”建设

李锦元没想到,自己经营了十几年的农庄,如今生意突然红火。 农庄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沙围村,“以前门口就是条破旧的水泥路,现在村里的路铺上了沥青,还种上了大片的花田。”李锦元说道,这两年开始,农庄多了不少从广州、珠海、肇庆等珠三角城市慕名而来的食客,以前基本是本地客。

佛山三水中社村:葡萄丰收,富民兴村

自佛山三水区白坭镇中社村和中盛农业生态园6月开园至今,两个半月以来,43亩玫瑰葡萄已卖出了近六分之五,只剩下不足8亩,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上仍挂满一串串翠绿欲滴的玫瑰葡萄。三水是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中社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探路农旅结合发展路径,让“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正是三水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缩影。图中67岁的中社村村民欧彩容是中社村葡萄园股东之一,看着丰收的葡萄笑开颜。

佛山三水下灶村: “问题村”如何逆袭成示范村?

9月中旬的广东,雨水“唱主角”。雨后的下灶村更显静逸。通畅的巷道、洁净的村庄、葱郁的公园,很难让人联想起,这曾是一条脏乱差、矛盾纠纷不断的“问题村”。 下灶村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富景社区,2020年被纳入白坭镇乡村振兴十大片区。下灶村的蜕变是由内而外发生的。 2017年,下灶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三年来,下灶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凝聚力也有了质的飞跃,村中的发展从停滞不前切换到发展的快车道。如今的下灶村,不仅是白坭有名的文明和谐美丽乡村,也已成为加强基层党建、开展乡村治理的“白坭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