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荒山野岭变“金山银山”!高中教师见证佛山扶贫力量!

漫步在云浮市郁南县平台村综合种养小区,遥望山头上的现代化肉鸡养殖棚,冼志达如数家珍:“2017年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200亩的荒山,佛山扶贫工作队进驻平台村后,就逐步把这个荒山变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平台村属省定贫困村,由佛山市教育局帮扶。而平台村驻村第一书记冼志达则是来自佛山市第一中学,是高中物理高级教师,曾任高三级长。对于扶贫,他是一名新兵。然而扶贫和教育,在他看来异曲同工。

佛山三水白坭:科技“氢”农 提质增效

9月19日,2020年氢水西甜瓜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现场会在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召开,推进富氢氨水在农业应用中的机理模式、综合装备及配套生产规程研发与示范推广项目,总结展示富氢水在农业应用中的效果,加快氢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据了解,氢农业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对化学肥料、抗生素等化学品的依赖以及自然环境的束缚,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农药和其他有害化学品的使用,为公众提供“安全、好吃、健康、高产”的农副产品。

临时工脱贫记:从2600元到16000元

在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岭头村的仙凤毛豆种植扶贫基地上,54岁的陈立锋正在清除杂草为新一轮的毛豆种植做好准备。今年五月,这片250亩的毛豆种植扶贫基地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将近20万斤的毛豆从岭头村销往上海、浙江等华东地区。对此,陈立锋满是喜悦。

白坭镇文化站:“文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三喜临门。9月24日,中宣部“双服务”评选工作办公室公示了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拟入选名单,白坭镇文化站榜上有名;前不久,广东省粮食和物质储备局公示了拟确定为第二批“广东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和拟推荐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备选单位名单,位于白坭镇的佛山文创古镇粮食博物馆入列其中。 近年来,白坭镇文化站积极探索“以文化人、以文引人、以文促产”的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新路子,实现了文化聚民、文化悦民、文化惠民。

佛山三水白坭:依托现代农业科技 农民增收致富

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沙围村的康喜莱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三产融合、农旅结合,探索现代科技发展观光农业的新路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142亩的农业园区建成后,目标是年产值超千万元。

千里送情,张槎街道携社会力量助力凉山脱贫攻坚

在禅城区扶贫办的统筹下,张槎街道组织13家张槎爱心企业到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和布拖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通过开展村企结对、走访贫困户和参观彝海结盟历史现场等方式,坚定扶贫攻坚信心,与凉山同胞一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康路上,他是披荆斩棘的哥哥!

来自汕头澄海的小伙子陈潜,今年30出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在佛山打拼,从月薪二千做起。“我相信天道酬勤,自己的付出老板一定会看得见。”凭着这股子韧劲,陈潜仅用10年时间,就实现了从租房到买车买房、从打工到自己做老板、从生活困窘到小康富裕的大跨越。目前,他经营着一家园林工程公司,事业红红火火。他笑称,人家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自己一直跟花花草草打交道,可算是“披荆斩棘的哥哥”!

佛山三水:蔬菜“科技小院”助力全面小康

李广彬最初创立合作社想法很朴实,就是为农产品打开销路,他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广东首个蔬菜类“科技小院”,引进高产值药用蔬菜品种金线莲,带动当地3000多农户增收。

有扶同享!我正在参与南海这个超亿元“大项目”,你呢?

自南海接到对口帮扶云浮市三区(市)、四川省凉山州北三县等任务以来,就明确把这次精准扶贫作为“自家事”,完成好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让帮扶对象脱贫。 如今,南海扶贫协作结硕果:凉山州的彝族老乡们住了新房子,还走出了大山,到佛山打工挣钱;曾经闭塞保守的云浮山村小镇,一座座产业园区拔地而起,扶贫车间、扶贫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如火如荼,贫困户脱贫致富斗志高昂。 南海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怎样的成效?跟随南海扶贫干部的脚步,为南海扶贫事业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