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青梅熟了》

本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高明区税务局原驻云浮市新兴县葛冲村扶贫干部陈景华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扶贫干部在驻村期间积极推动特色产业——青梅种植,在经历了青梅质低价贱,农民弃种,聘请技术员改良,提升产量后,却面临滞销。最后利用广东税务产业链智联平台,成功找到买家,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有扶同享!我正在参与南海这个超亿元“大项目”,你呢?

自南海接到对口帮扶云浮市三区(市)、四川省凉山州北三县等任务以来,就明确把这次精准扶贫作为“自家事”,完成好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让帮扶对象脱贫。 如今,南海扶贫协作结硕果:凉山州的彝族老乡们住了新房子,还走出了大山,到佛山打工挣钱;曾经闭塞保守的云浮山村小镇,一座座产业园区拔地而起,扶贫车间、扶贫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如火如荼,贫困户脱贫致富斗志高昂。 南海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怎样的成效?跟随南海扶贫干部的脚步,为南海扶贫事业出力!

白坭镇文化站:“文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三喜临门。9月24日,中宣部“双服务”评选工作办公室公示了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拟入选名单,白坭镇文化站榜上有名;前不久,广东省粮食和物质储备局公示了拟确定为第二批“广东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和拟推荐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备选单位名单,位于白坭镇的佛山文创古镇粮食博物馆入列其中。 近年来,白坭镇文化站积极探索“以文化人、以文引人、以文促产”的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新路子,实现了文化聚民、文化悦民、文化惠民。

顺德广绣走进凉山,一根绣线绣出脱贫致富新画卷

9月9日一大早,在四川凉山美姑县第一刺绣艺术工作坊,20岁的海来尔西娴熟地将发丝般的绣线穿过绣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幅色彩绚丽的彝家飞鸟图很快跃然绣布上,线条流畅,细节鲜活。 一个月下来,海来尔西不仅可以增收2000多元,还能顺便照顾好14个月大的孩子。刺绣工作坊内,彝族妇女在“飞针走线”中,一幅幅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

佛山三水:蔬菜“科技小院”助力全面小康

李广彬最初创立合作社想法很朴实,就是为农产品打开销路,他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广东首个蔬菜类“科技小院”,引进高产值药用蔬菜品种金线莲,带动当地3000多农户增收。

佛山三水白坭: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

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中社村,在“美丽乡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美丽经济”,实行村民自愿参与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形式打造葡萄园,通过农业旅游、观光采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佛山好人、三水道德模范何文胜好人工作室为抓手,通过培养本土乡村网红,带动农产品销售、推介乡土文化,引领中社村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坚定迈进,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高明五家政法单位对口帮扶新兴水浪村 小康路上携手快跑

2016年起,佛山市高明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高明分局、区司法局五家政法单位共同对口帮扶省定重点贫困村——总人口3364人、贫困人口438人的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水浪村。期间,以党建引领实施帮扶,为村委会建起了村级光伏发电站、多间农产品展示铺位、茶叶加工车间等。截止2019年年底,水浪村全部贫困人口已达到脱贫标准,人均年纯收入从2016年初的6650元增加到1 7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不到2 8万元增加到30万元

佛山三水白坭:依托现代农业科技 农民增收致富

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沙围村的康喜莱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三产融合、农旅结合,探索现代科技发展观光农业的新路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142亩的农业园区建成后,目标是年产值超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