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临时工脱贫记:从2600元到16000元

在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岭头村的仙凤毛豆种植扶贫基地上,54岁的陈立锋正在清除杂草为新一轮的毛豆种植做好准备。今年五月,这片250亩的毛豆种植扶贫基地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将近20万斤的毛豆从岭头村销往上海、浙江等华东地区。对此,陈立锋满是喜悦。

物资捐赠齐抗疫 爱心帮扶助脱贫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局长陈伟锋在对口帮扶西湾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时,发现当地村委办公场所缺少必备办公家具,基础办公条件较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高度重视,本着“厉行节约、物尽其用”的原则,通过资源整合,决定将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市行政服务中心一批闲置的办公家具捐赠给西湾村。 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防疫物资严重匮乏,贫困地区更是值得关注。为了助力西湾村战“疫”,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信息网络中心、市数据资源中心五个单位共同筹措,调剂出一批口罩、免洗手消毒液等物资捐赠给西湾村,助力当地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黄皮果”变“黄金果”!这个佛山女书记把湛江黄皮卖到

7月,湛江市廉江市河唇镇风梢村喜迎丰收,近3000亩黄皮果树缀满金色果实。这个圆滚滚的小果子,凝聚了村民一年的辛勤劳作,承载着村民们脱贫奔康的期望。 风梢村是佛山对口帮扶的省定贫困村,山多地少。佛山扶贫干部蔡红辉,牵头改良风梢村本土果树,嫁接“贵妃黄皮果”,结出致富果实。昔日无人问津的小果子变成了市面热销水果。这个 "水果之乡 "走出一条甜蜜的脱贫之路。 2016年至2020年,蔡红辉两度主动请缨扶贫奋战扶贫一线,成为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工作组163个驻村书记中仅有的两位女书记之一。

凉山小伙佛山升职记

该中英双语短视频以小见大地讲述了在佛山务工的四川凉山青年阿机你伙用两年时间从普通保安、保安班长,到客服代表,再到通过项目经理培训的升职经历,展现他用勤劳和汗水打拼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带动千里之外的一家人脱贫奔康。

佛山牵挂的这些孩子们,考上大学啦!

7月23日,高考放榜日,湛江市雷州市白沙镇东岭村莫其中家传来好消息。儿子莫祖斌考了486分(理科),过了本科线。今年,东岭村有4个贫困户高考生,1个过了本科分数线,3个过了专科分数线。 莫其中家里孩子学杂费负担重。在佛山帮扶下,他学习水稻种植技术,牵头做起了水稻种植产业。他笑着说:“儿子上大学,还有7000元 年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金。比起以前,底气足了一些,压力少了一些。” 东岭村是一条有700年历史的村庄,是湛江市特色文化村。由于东岭村人多地少,种植农作物单一,部分村民生活贫困。 2016年起,顺德区公安局驻东岭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通过向贫困家庭捐资助学,引导村民改变种植等扶贫方式,让文化古村焕发新活力,扶出村民新生活。

凉山小伙佛山学厨返乡创业记

这个脱贫攻坚题材的条漫作品于6 30扶贫济困日当天推出,讲述了一个凉山青年跨前千里来到佛山学习厨艺,毕业后把粤菜风味带回家乡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该条漫完全根据真人真事采访报道创作而成,跟踪采访了彝族青年在顺德学艺学厨的过程,记录下他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困境,以及他面对困难积极改良创新特色美食的经过,以小见大地反映了佛山通过“粤菜师傅”工程等系列措施对口帮扶凉山地区的成效。

跨越2000多公里,“顺德暖流”涌进凉山深处丨凉山一线见闻y

今年,由顺德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发起,在顺德区委宣传部、顺德区扶贫开发协会共同推动下,万和电气积极参与“顺德暖流 情系凉山”帮扶行动,捐出50台电热水器。其中,对坪镇中心校20台,春江乡学校30台。此前,和的慈善基金会通过佛山慈善会捐赠春江乡79万元,建设饮水工程,为学校和周边群众解决饮用水难题,为他们带去顺德人民的一片情意、善心与温暖。

荒山野岭变“金山银山”!高中教师见证佛山扶贫力量!

漫步在云浮市郁南县平台村综合种养小区,遥望山头上的现代化肉鸡养殖棚,冼志达如数家珍:“2017年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200亩的荒山,佛山扶贫工作队进驻平台村后,就逐步把这个荒山变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平台村属省定贫困村,由佛山市教育局帮扶。而平台村驻村第一书记冼志达则是来自佛山市第一中学,是高中物理高级教师,曾任高三级长。对于扶贫,他是一名新兵。然而扶贫和教育,在他看来异曲同工。

走近藏品丨从废墟到“桃花源”——水磨新生的见证

一把“金钥匙”,承启援建地的未来 一个个厚重的奖杯、奖牌 镌刻佛山援建者的汗水与荣光 在佛山档案珍藏馆的援建档案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展柜里的“金钥匙”,它是佛山向汶川水磨镇整体移交援建工程仪式上的钥匙模型。钥匙上刻有“佛山援建”四个字,样式设计融入了民族文化与建筑文化元素,颜色闪亮夺目,承载着沉甸甸的援建故事